证券时报记者 胡华雄
近日,香港创业板市场(GEM)的表现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源于有传媒报道称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只有历史高峰时的一个零头,近乎“归零”。
香港创业板也曾有风光时刻,比如于2003年3月推出的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一度呈现连续涨势,并曾超过1000点,最近10年内的2015年也曾超过800点,如今点位跌至仅有25.30点。
平心而论,香港创业板的“窘境”并非现在才出现。早在今年以前,该指数较历史高位的最大跌幅就已超过九成。这一指数今年以来又开启新一轮下跌,并于近期创出历史新低,年内累计跌幅已有约三成。
香港创业板的整体低迷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在证券供给方面,香港创业板近年优质公司流入流出失衡。数据显示,香港创业板已有两年多无新股上市,最近的一只创业板新股为2021年1月上市的裕程物流,这与同期香港主板超200只新股上市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不仅优质上市公司少,近年不少香港创业板公司纷纷转往香港主板,今年以来已有包括非凡领越、中国创意控股、传承教育集团在内多家香港创业板公司考虑或已转至香港主板。优质公司的缺乏使得香港创业板市场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有限,融资功能退化,反过来降低了对一些优质潜力公司来此上市的意愿。
另一方面,香港创业板市场近年流动性缺乏。以9月15日的情形为例,当天香港创业板336只股票中,超过160只股票成交量为0,流动性的缺乏使得多数创业板股票股价承压,上述股票中,有近320只股票最新股价不足1港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即便面临困难,未来香港创业板市场也并非前景一片黯淡,相信未来还是仍有可为,这可能需要各方共同做出努力。
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其一,证券市场的表现需要经济基本面支撑。近年受到各种因素综合影响,港股市场整体表现比较低迷。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各方进一步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抓经济,推动经济进一步复苏,给港股市场及其中的创业板市场提供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
其二,与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相比,香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高,这一点从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成份股区域分布上也可以看出来。资料显示,该指数49只成份股所对应的公司中,中国香港公司30家,中国内地公司12家,新加坡公司4家,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公司各1家。港股的高国际化程度显然是其优势所在,这一块需要加强而非削弱,未来的香港创业板市场或需进一步加强开放和创新,从机制上增强对全球优质公司的吸引力。
其三,厚植本地科技和产业基础。这方面,笔者认为香港可以学习新加坡,在保持金融中心的底色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包括高端制造业产业,努力提高科技竞争力,为香港创业板市场提供更多的科技含量足、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形成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