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秀才”被封 看粉丝的苦微之爱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蒋光祥2023-09-14 06:49

蒋光祥.jpg

蒋光祥

【灵光一闪】

与一味痴迷“秀才”本人相比,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默默无闻地承受了太多的大龄妇女在评论区对生活对人性的感慨,更令人动容。

我和许多人一样,不知道“秀才”的短视频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当知道“秀才”这个来自安徽蒙城的网红时,他已经是一个千万级粉丝的播主,粉丝主要是七八线小城和农村的大妈大婶,甚至有吉林的一位婆婆不远万里来安徽蒙城,只为见上“秀才”一面。要知道上一次蒙城为人所熟知,还是20年前相声名家牛群去蒙城挂职做县长的时候。近日,“秀才”因违规被封号。

据了解,“秀才”虽来自田间地头,但永远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模样很像某个年代的下乡知青,又或是一个自恃清高的乡村中学老师,又或是发型老成持重的小镇青年。他的视频模板已经有人整理出,也很容易整理,因为基本都是同一个模板:在乡村拍摄,面对镜头假装不经意偶遇,随即就是招牌三连——捂嘴、撩发、挑眉,娇羞走位后开始对口型唱歌。就是这样一位在年轻人看来非常普通,动作和穿着“土”到令人尴尬的短视频播主,粉丝过千万,如果不是账号被封,数字可能更吓人。无独有偶,同样还有一位“一笑倾城”女播主,吸引了千万级小城与农村的大叔大爷成为了她的粉丝。

在很多大城市朋友觉得莫名的“秀才”受追捧的表象之下,是早已沦陷的评论区。评论区集聚了很多对这种造型的“梦中情郎”表达爱慕,留言不符合年纪的大龄妇女,除了稍显露骨的表白之外,还有很多词不达意,甚至错字连篇的情感宣泄。她们似乎也已被连带成为了“奇葩异卉”,很多网友开玩笑说每天都蹲在评论区“捉妈”。这些网络平台头像往往用真人照片或者玫瑰花的妇女因为对播主的痴迷,因为对外的情感宣泄,开始被人指指点点,引发不少“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无厘头恶搞与模仿。不禁让人想起当初演员靳东大火之后,网上出现了一堆假靳东来骗大妈大婶,因为靳东“高阶”版的“秀才”形象,受众也符合这一情感模型。

“秀才”的背后是否有资本运作,其本人是否涉嫌偷漏税与诈骗,这些想必在不久之后会有公论。但没了“秀才”们可寄托情感的中老年粉丝该被如何善待,却值得我们深思。“秀才”们的粉丝绝大部分都是中老年女性,而这些女性又大多来自小城镇或农村,她们年轻时身处情感匮乏、不善于表达的年代,但不代表她们没有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很多人甚至一辈子没有听过情话,更没有被配偶温柔以待,更有许多人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走入婚姻。她们跌跌撞撞走到了人生的下半场或尾段,本来麻木的情感,突然在手机上被一个叫“秀才”的网红唤醒,为之痴狂的背后,是不被看见和理解的孤独。

与一味痴迷“秀才”本人相比,那些来自天南地北,在现实生活中默默无闻地承受了太多的大龄妇女在评论区对生活对人性的感慨,更令人动容。字字不提苦,却让人无比难受。她们当中的不少人或曾多次直面人生中的窘迫与困境,现在却因情感外宣,那点仅有的尊严又被外人乃至家人、晚辈所冒犯。她们善良一生,尝遍艰辛,临老了这点苦微之爱渴望有人懂,但实际上没人懂。网上寻找的存在感,是在现实中被无视、被忽略的无奈。一起坐下来都没空,如今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静下来聆听长辈的声音呢?

哂笑她们的我们,过往也曾被《知音》体感动,腰带上也曾经挂过随身听或者MP3,也曾经给手机买过皮套。还有很多过往认知的肤浅与可笑,当时的我们并不以为然。我们或因为受教育,或因为时代跃迁,还能有不断迭代上进的机会,但她们当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这种机会,还在按照自己那个年代的审美和那个时代读物中的理想青年模样,来给自己找一份寄托,不过如此而已。

(作者系基金从业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