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民主党派的多位学者,结合新时代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详细研讨、交流分享。论坛上还发布了“城市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将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其所需的信息资源、政策支持、咨询规划等公共服务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金南表示,数字经济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中国正在迅速推进数字经济的前面发展。
王金南认为,城市的规模优势和资源集聚为数字资源的创新及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不仅涉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间通过紧密合作,推动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数字服务素质,打造数字消费增长,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城市数字经济建设需要有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撑。”王金南建议,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服务的能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要通过数字技术的普惠,缩小数字鸿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把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五子’之一,着力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北京市政协党组成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林抚生介绍,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91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44.5%。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5560亿元,占数字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超过六成。
“ 面向未来,北京将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持续开展6G通讯、量子科技、算法、区块链、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互联网3.0等领域的技术攻关;筑牢城市数字底座,加快建设支撑数字原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感知体系、数字城市管廊和城市算力中心建设,促进数据、算力、算法生态协同发展,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场景开放,率先在医疗、交通、教育等重点领域实现智慧城市场景开放的新突破。”林抚生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论坛上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贺可嘉发布了“城市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由百余个国家权威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可以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新型基建、应用场景、政策支持、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咨询规划等公共服务内容。
贺可嘉指出,平台以数据价值为核心,围绕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发展、运营等服务为重点,打造城市级数字经济应用服务全链条载体,推动形成“共建、互信、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应用生态环境。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各类公共资源开放和共享,降低政府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与风险,提升数字化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