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民营、外企三驾马车在经济起伏中保持了增长的韧性,民营经济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升至60%以上。
在资本市场,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企“贡献度”越来越大。截至去年底,民营企业数量占比首次超过六成,员工数量占比、薪酬占比等社会责任指标也屡创新高。民企资本大发展背后,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融资占比新高不断。资本市场大力支持之下,制约民企高质量发展的“税负高”、“财务成本高”、“创新能力不足”的“两高一低”现象明显好转。
A股民企贡献度逐年升高
7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等8个方面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在A股市场,民营经济也日渐成为A股市场主体力量。数据宝统计,截至去年底,A股市场民营企业首次突破3000家大关,占整个A股市场总数的60.93%,也是历史统计以来首次突破60%大关。相比2013年底,民企在A股市场占比提升了近18个百分点。
民企盈利规模贡献度也越来越大,去年营收净利占比A股整体均创出历史新高。在营收方面,去年底民企营收超过15万亿元,占比超过22%。净利方面,民企去年净利占比超过17%。成长性方面,民企营收增速已连续十年跑赢A股整体。
除了在规模方面A股民企“贡献度”越来越大,在社会责任方面,上市民企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去年底,民企贡献了整个A股市场超36%的员工,贡献度创出十年新高,相比2013年底提升超17个百分点。
在薪酬方面,上市民企的贡献度也越来越大,去年底民企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占比达到25.13%,创出十年新高,相比2013年底提升近14个百分点。
股东回报方面,A股民企也是大比例现金分红的典范,已经连续5年派现占年度净利比例超过39%。去年分红比例百强公司中,有78家公司为民营企业。整体来看,民企已经连续九年分红增长,期间增速均值超过17%,是A股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资本“赋能”民企发展壮大
资本市场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引擎。过去十年来,A股民企累计IPO募资额超过1.4万亿元,再融资额超过3.3万亿元。
从占比来看,资本市场对民企青睐有加。数据宝统计,A股民企去年IPO募资额超过3441亿元,占A股整体IPO募资额的66%以上,为十年来次高。再融资方面,民企去年募资额占比超过49%,创出十年来新高。
在资本加持下,A股市场涌现出一批影响力大、创新力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民企龙头。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宁德时代、比亚迪、美的集团、恒瑞医药等民营企业进入A股市值50强,这些公司多为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对比明显的是,2012年底市值50强绝大多数集中在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国有企业。
一批民企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凸显强大竞争力。立讯精密、美的集团、洛阳钼业等公司去年海外营收均超过千亿元,歌尔股份、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公司海外营收均超500亿元。海外营收占比百强榜公司中有80余家公司为民营企业,西藏珠峰、天振股份、华凯易佰等民企占比超过99%。
“两高一低”现象逐年向好
民营企业已成为A股市场非常重要、非常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IPO、再融资等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制约民企高质量发展的“税负高”、“财务成本高”、“创新能力不足”现象明显好转。
数据宝统计,2022年A股民企上市公司整体税负率4.76%(税负率=支付的各项税费/营业总收入*100),相比2013年底下降1.24个百分点。自2016年营改增全面实施以来,上市公司整体税负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税负水平为近十年最低值,近三年税负占比均不足5%,税费改革成效显著。
上市后充裕的资本也使得民企财务费用大幅减少,去年财务费用占营收比不足0.9%,创出近十年来新低,相比2013年底大幅下降0.52个百分点。不过,从整体来看,民企财务费用率依然相对偏高,未来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受制于资本,民企创新力不足,制约了公司长远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在源头技术的创新引领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是A股创新实力持续增强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A股民企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去年研发支出超过60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民企对整个A股的研发强度贡献越来越大,去年研发支出合计占整个A股比例超37%,创出十年来新高,相比2013年大幅提升超11个百分点。民企研发强度也在不断增强,去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到3.81%,同样创出十年来新高,相比2013年大幅提升1.45个百分点。
在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A股民企上市公司知识产权的产出也同步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A股民企上市公司的总专利数量合计逾73万件,相比2013年底大幅增长近3倍。从均值来看,去年底平均每家民企上市公司专利数超241件,2013年底平均不足73件。
记者观察: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科创板设立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战略新兴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是A股民企贡献度越来越大、“含科量”稳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以高成长、高回报为标签,A股民营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数据显示,传媒、计算机、电子、电力设备等科技行业机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净利复合增长率均超30%,高居前列。回报方面,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截至今年7月底,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等板块回报率均超100%,位居前列。
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优势突出,去年以来支持鼓励民企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相继出台: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提出“健全民营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各类企业‘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
目前,A股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一批高科技公司。新能源、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明星民企扎堆,包括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恒瑞医药、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医药生物板块,以及海康威视、立讯精密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等。民企高科技产业已成为A股重要一极。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等科技公司扎堆的行业,民营企业A股市值均超3万亿元,位居前列。
展望未来,民企科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新能源、医药以及TMT(计算机、通信、传媒、电子)产业,未来均是数十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宁德时代去年营收不到3300亿元,成长空间广阔。与此同时,和美股市场龙头相比,A股科技公司的成长空间也非常之大。以医药行业为例,A股的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市值不足2500亿元,美股则有多家医药公司市值超过3万亿元。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