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走出“失落的30年”吗?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韩和元2023-08-22 06:58

韩和元.jpg

【和而不同】

在过去30年里,日本选择弃资产保产业的策略,让人印象深刻。这一策略的结果是,虽然日本的国内经济增长长期低迷,但其核心产业和技术水平却保持相对稳定。正是由于日本实际拥有的生产技术保持相对稳定,在美西方重构供应链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的替代,一些产业开始回流日本。

韩和元

8月15日,日本内阁府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该国4~6月的GDP较一季度环比增长1.5%,与去年同比上涨2%;按年增长率计算的话,增长为6%,连续3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并创下3年来最快增速。按金额计算年度GDP规模,达到了560.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日本二季度GDP增幅在2.9%~3.1%之间,最终结果却足足翻了一整倍。

此外,日本2023年的加薪率为30年来最高。在股票市场,日经平均指数一度回升到33年以来的最高点。

正是基于这些数据,不少外国媒体认为,日本经济正处于强劲增长状态。有媒体甚至认为,日本已然走出“失落的30年”。30年,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已故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对日本的预言。

青木昌彦(Masahiko Aoki)出生于1938年4月,在东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于1967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师从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维茨(Leonid Hurwicz)教授。青木获得博士学位后,先是到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他早期致力于微观经济理论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回日本到京都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与日本经济和企业相关的经济理论。1984年起受聘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担任讲座教授。

正是基于他对日本经济和企业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在他的一本著作中,青木昌彦曾预言过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走向。他的判断是,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要想走出失落,至少需要30年。青木昌彦把这一变化过程的起点,设定为1993年,原因是这一年日本自民党一党统治崩溃。于青木教授看来,这意味着的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从1993年至今,正好是30年。

那么,日本走出失落,为何要30年?青木昌彦给出的理由是,日本要从旧有体制过渡到新的制度体系,至少需要一代人,而这大致就是30年。譬如,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旧有的终身雇用制开始发生动摇。曾经发挥核心作用的40多岁、50多岁的人,越来越固步自封,而下一代人则试验各种模式。经过这种不断积累,历经一代人的时间,制度才会逐渐发生变化。

青木昌彦认为,制度变化是“老游戏连结方式向新游戏连结方式转变的过程”。有学者就认为,从市场角度来看,日本的公司治理改革、提高资本效率、人力资本投资等旧游戏发生变化的萌芽,确实已经出现。

譬如,日本的劳动市场开始变得更加灵活。随着Job型雇用(职责岗位型雇用)的扩大,优秀人才获得高薪,但如果缺乏相应的技能,就无法再获得统一的薪酬了。在人手短缺的压力下,曾是课题的人才的重新配置和人工费的变动正在加剧。

除了制度完成过渡这一因素外,促进日本经济强劲增长的因素,个人认为还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中美博弈,供应链重构下的产业回流。随着日本国内土地成本的日益高涨、人口红利的消失,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无法避免。可惜的是,面对大泡沫的破灭,日本政府只顾眼前利益,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不是顺势杀死僵尸企业、出清债务,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结果是固化了其原有的产业模式。

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是,日本根本无法享受到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大发展所带来的好处。相反,由于中国加入战团,而使得日本国内产业逐渐趋于疲敝——受制于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它们在中低端产品上,无法与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展开竞争。同时,又由于无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日本在高端产品方面,也开始变得无法与欧美国家,乃至与韩国、中国台湾展开有效的竞争了。但最近,这种局面却因中美贸易博弈和俄乌战争而开始发生逆转。

而在过去30年里,日本选择弃资产保产业的策略,让人印象深刻。这一策略的结果是,虽然日本的国内经济增长长期低迷,但其核心产业和技术水平却保持相对稳定。正是由于日本实际拥有的生产技术保持相对稳定,在美西方重构供应链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的替代,一些产业开始回流日本。

事实上,数据也证实了这点。据日本财务省贸易数据统计,今年6月出口额超8.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5%。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11.7%,持续21个月增长;对欧盟出口增长15%,持续28个月增长。

外需强劲,使得日本企业的盈利也继续增加。日本上市公司2023年(4~6月)财报同步出炉,净利润总计(不含金融行业)为10.8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400亿元),同比增长46.4%。企业利润增加,这又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同样,企业利润增加又会提高员工薪资水平,进而扩大消费。

其次是,过去30年中,日本的房价已经跌出了价值。上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济就陷入长期停滞,连带着资产价格也一蹶不振,房价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日本地价在1991年达到高点后开始一路下滑,无论是沉寂的时间还是跌幅都算得上是绝无仅有。根据1992年日本都道府县的地价调查,从1991年7月到1992年7月的一年间,住宅用地的价格,东京都下跌15.1%,大阪府下跌23.8%,而东京市(即东京23个都会区)下跌27.5%。包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横滨、京都等在内的六大主要城市的商业不动产价格,从泡沫高峰期到位于谷底的2003年和2004年,暴跌了87%,使得它们的现值只有当初的1/10。

漫长的下跌周期使得日本房价和租金均在发达国家中垫底,另外与全球其他核心城市相比,东京的房价要便宜不少。房价下降,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低租金成本的环境,从土地成本而言,这又为日本承接产业回流提供了可能。

此外,日元持续贬值也是重要因素。2021年初,日元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104日元左右,之后一路走低。到今年8月14日,东京交易所日元曾一度跌破1美元兑145日元大关。这是自2022年11月以来,时隔约9个月达到相同的贬值程度,更新了今年的日元最低价。日元持续的贬值,另一方面促进了日本的出口,另一方面则是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和游客的到来,进而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

当然,当前的经济走势,在相当程度上验证了青木昌彦的预言是对的,不过,若说日本已走出失落的30年,仿佛又有些言之过早。毕竟,尽管此次日本GDP增长抢眼,但我们仍应看到的是,以个人消费为代表的日本“内需”环比下降了0.5%。这说明,日本经济仍偏于出口拉动,且其出口目的地主要为欧美。一旦饱受高通胀之苦的美欧经济,在货币大紧缩下开始下滑,日本经济又该如何应对呢?

当然,无论如何,日本经济出现的制度变化,以及泡沫经济破灭后弃资产保产业的策略,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和思考。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