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辉:专注投龙头,锚定硬科技
来源:36氪财经2023-07-31 10:42

“今年是钛信资本丰收的年份。”在5月一场投资研讨会上,钛信资本创始人、董事长高毅辉这样说。

至今年8月、9月,钛信资本投资的海光信息和华大智造两家公司将分别迎来解禁期。此前两家公司于2022年相继上市,其中海光信息上市首日收盘市值近1400亿元,华大智造上市首日收盘市值超400亿元。

同样在Pre-IPO阶段进入,同样是业务聚焦硬核科技,同样分处各自领域龙头地位,上述两家公司的这三个共同点,也是钛信资本被投企业共同的标签。而这些PE助力科技企业成功实现IPO的案例,也让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的力量再次体现出来。

从投行高管到长江商学院金融MBA再到PE机构创始人,股权投资是高毅辉在过去25年中工作的主题。也正因为此,在看待金融在中国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时,他比大多数人的感受更深刻。鲜为人知的是,在去年9月华大智造登陆科创板当月,高毅辉从金融MBA毕业10年后,再次回到长江商学院学习,成为CEO班17期的同学。

01 从投行高管到长江金融MBA再到PE创始人

高毅辉与长江商学院的结缘在2009年。彼时中国正处在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让资本与产业互相融合、更敏锐地捕捉激发创新潜能,成为金融行业的新命题。长江商学院取时代之大势,于2009年创立金融MBA(长江FMBA)项目,高毅辉成为首期班学生。而那时的高毅辉已是中国第一批保荐代表人,在中信证券任投行部高级副总裁,并在股权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回忆为何在当时选择到创设初期的长江FMBA就读,高毅辉提到:“国家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才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金融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自己擅长的股权投资仅是金融学范畴其中的一个领域,想要系统学习更为先进的金融理论与实战经验。”

此外,长江汇聚了众多贯通中西、学术造诣享誉全球的教授,如陈龙、陈志武、曹辉宁、甘洁、李海涛、欧阳辉教授等,高毅辉说,这是长江金融MBA最吸引他的地方,“有这么优秀的教授,我觉着自己会有很多收获”。

如今,高毅辉已成为钛信资本的创始人,活跃在资本助推科技创新的台前。高毅辉自身的创业,也与在长江FMBA的学习经历有关。

他说在长江能体验到很强的创业氛围。在管理课上教授会启发MBA同学们“重写自己的简历”,要把自己都当成“企业家”,然后从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角度去重新思考整个公司运作与管理,找到新的突破口。

2014年,高毅辉担任长江商学院校友金融学会副会长,在为更多长江校友们服务的同时,也深度地汇入了长江的商业生态,这段经历对他创办投资机构的帮助很大。

“我还看到了很多长江同学从体制内出来创立自己的公司,很多做得很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我。”2015年,恰逢中信证券推出“员工创业计划”,鼓励公司员工独立开展与中信证券有协同的业务,高毅辉果断在当年7月提出离职,随后创立钛信资本,继续深耕Pre-IPO投资。

谈及身份的转变,高毅辉坦言,在就读长江之前,自己更像一个典型的“专业技术型”人士,“在投行里是第一批保荐代表人,每年负责很多企业的上市工作”。而进入长江学习之后,他逐渐习惯从更广阔的视角剖析自己所从事的行业。

“特别是创业之后,我的工作范围变得更为宽广,面临的管理问题、像企业经营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较原来的职业有很大差别,不管是高度、广度还是深度都会大很多。这也是长江的学习经历带给我的变化。”

1.jpg

02 抓住硬科技投资更要讲究“取势明道”

在长江的学习经历让高毅辉萌生了创业念头,同时,就读商学院对他而言的另外一重意义在于,在此结识的长江同学,有多位都成了日后钛信资本的LP。

而钛信资本的投资业绩也为这些投资人创造了不错的回报——在投出的14个项目中,已上市的有5个,投后平均2年多时间成功实现IPO。其中奥美医疗与道通科技已全部退出完成,海光信息、华大智造也待今年陆续减持退出。

高毅辉提到,在长江学习令其受益最大的是长江商学院的校训——“取势、明道、优术”。

“因为我觉得做投资,大势应该是我们要最先考虑的因素,就是中国未来什么行业、哪些方向最有投资价值,最值得我们重金投入。这个判断直接决定了我们投资的效果。所以这些年钛信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也是源于我们在最近这几年抓住了硬科技这个大赛道,投了若干个在硬科技领域举足轻重的龙头项目。”

高毅辉回忆说,钛信资本最开始投资硬科技是在2019年投资海光信息,并同步启动了华大智造的融资。当时整个硬科技投资还没像现在这么火热,但至目前,多数机构接连入局,竞争逐渐“内卷”。同时,部分企业估值相比2019年则已出现很大涨幅,这一趋势下,钛信资本抓住硬科技大势、提前布局的优势得以显现。

进一步下探,具体到项目研究这一层面,高毅辉判断的标准着眼于科技与商业融汇的交叉点。“如果技术找不到商业应用前景,它的价值作用是难以发挥的。所以一方面是看这个技术是不是有比较大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另一方面就是看技术本身的壁垒有多高。”

展望后市,高毅辉长期看好半导体赛道,“主要是因为半导体是中国的生命线”。

尤其在今年二季度以来,美、日及欧洲多国纷纷制定战略,不断发布、完善其高端半导体设备限制条例,业内预测在该背景下,产业链国产替代将持续加速。高毅辉认为国内产业链要“补课”,这个过程就需要国家持续提供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扶持,这预示着半导体行业将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今年5月,钛信资本刚参与12英寸半导体硅片企业奕斯伟的C-II轮投资。高毅辉表示,大硅片是做芯片的基础,“原来大硅片也被国外公司垄断,现在我们国内有几家优秀企业,大家都在这里面发力”。

收敛来看,钛信硬科技投资打法清晰,关键词一是趋势,二是硬核。能在趋势到来前,提前布局,这是一步很重要的棋;趋势之下,能找到真正“硬核”项目。这就需要投资人的专业能力,要看技术的硬度、创始人和团队、国家战略与行业空间,还要看项目成长性,是不是有足够的盈利潜力。

高毅辉也表示,专注做“正确的事”,离不开长期的战略耐力。在“精品重度、聚焦龙头”的投资策略下,沿着未来国运命脉的聚焦点,钛信将在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持续投入和扶持。

2.jpg

03 做龙头企业的长期伙伴

除了较强的硬科技属性之外,翻看钛信资本的投资案例,也可发现有80%都是所在领域的全球龙头,如做医用敷料的奥美医疗是全球出口第一的公司;道通科技是汽车智能诊断系统领域全球第二的企业;英诺赛科则拥有核心的氮化镓外延生产技术和全球最大硅基氮化镓产能。钛信资本也成为了行业内专注投资龙头的一家投资机构。

为什么钛信资本坚定看好龙头企业?高毅辉分析,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龙头企业马太效应明显,一个公司可以占据一个行业非常大的份额,有时候甚至超过一半。从盈利能力来说,有些行业中,一个公司就能吸收全行业70%-80%的利润,这样的龙头股价值非常高。从回报率来看,特别是新能源、半导体、电子等行业,龙头股5年涨幅巨大,明显超出同行业其他公司。

而所谓龙头,每个行业只有头部的2、3家。到目前,钛信资本已成立8年,每年要看200-300个项目,但最终进入其投资列表的只有14家公司,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只投1、2家。如此谨慎的风格,源于高毅辉团队“精品重度”的投资策略。简而言之,如果这个项目不看好就不投,如果看好就尽可能重投。

那么如何发掘好的项目?从钛信资本投资道通科技的过程或可窥得一二。2017年钛信资本投资道通科技时,还未组建深圳办公室,高毅辉亲自带领投资团队往返北京深圳多次,持续一个多月,才完成对道通科技的“合格尽调”。

面对当下的市场,他坦言真正优质的企业十分稀少,而团队一旦“确信”这个项目会成功,便舍得重金持有。

“对于这种(真正优质的)企业,我们也希望能够加深我们之间的关联。如果我投很少的话,跟他的关系毕竟很浅;只有投得很多,我们之间的关系才可能比较深。”

去年年初,钛信资本将自身使命定义为“做龙头企业的长期伙伴”。高毅辉解释说,他希望钛信资本能够在未来10年、20年中与投资的企业携手同行,而不是只做一轮投资,等到上市解禁就退出。

这种思考与做事的方式也源自对长江商学院独创的“灌顶式打法”的理解。在颠覆性科技不断涌现的时代,更要构建起一套“金字塔”的顶层定位,汇聚顶级的人才,与杰出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些伟大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目前在钛信资本的LP名单中,就有曾经被投企业的身影。而被投项目出资“反哺”,也成为钛信资本与龙头企业的双向奔赴。

再看钛信资本的投资企业,一连串的“龙头”清单,让人倾佩惊叹之余,也让人不禁提出“为什么可以投出这么多好企业“的疑问。除了众所周知投资领域所需的专业能力,高毅辉重点强调,更要坚持自身的战略定位,将自身使命持续付诸到投资实践当中。

这些清单中,许多投资企业,在钛信资本投资和助力下,业绩有了持续性的增长,行业龙头地位也在不断爬升。比如华大智造从以前的行业第三,成长为全球第二;徐工机械也从全球第四成为第三,国内稳居第一;海光信息更是全球唯三的x86服务器芯片企业,投后业绩实现爆发增长,势头强劲,企业价值得到了资本市场高度认可!

随着投资实践案例的不断累积和验证,钛信资本逐渐成为了业内少有能识龙头、助龙头的代表机构。获得钛信资本的投资,或许也是对投资企业“龙头潜力”的一种认证。

在去年,钛信资本还入选了36氪发布的本土市场“2022中国最受LP认可本土投资机构TOP50”。不久前,钛信资本又以不到40亿的规模,入选投中2022年度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50的榜单,引起业界众多投资人士关注。上榜前50的机构平均规模达到了1123亿,钛信资本是唯一规模低于50亿的机构,却仍能以“投资”和“退出”的两项重要表现,在规模相差几十上百倍的超大机构群中强势出圈。同时在投中2022年度最佳创业投资机构TOP50中,也无50亿以下规模的机构。

MBA毕业10年后,高毅辉于去年决定再次回到长江的课堂,成为高层管理教育项目CEO班十七期的一名学员。高毅辉表示:“回望初心,自己在大学毕业制定人生规划时,就决定30岁之前争取多做尝试,30岁之后,则要选择一个事业一直做下去。”生于1968年的高毅辉在1998年进入投行,此后长期专注股权投资,真正践行着最初的人生规划。

“以后基本上也会把股权投资作为我毕生的事业,所以对于未来,我想的就是把自己的公司经营得越来越好。”(CIS)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