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应用题材回暖。此前有券商分析称,这与最近爆火的AI写真小程序“妙鸭相机”有关,其可视为AI行业发展潜力的一个信号。
“妙鸭相机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包括AI技术提供商、相机制造商、图像处理软件开发商等,其中,AI在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AI题材回暖受益于这一发展趋势。”业内人士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AI照相开始跑步发展
近半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产品层出不穷,“百模大战”正酣。妙鸭相机能在激烈竞争中露出尖尖角,被多位业内人士称为“运气”,但从这家公司背景来看,却不一定全是运气加持。
企查查数据显示,妙鸭相机所属公司未序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龙同时也是优酷视频(西安)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公司监事冯云乐在阿里巴巴、钉钉、优酷、高德、盒马、飞猪等阿里系公司担任监事。
此外,妙鸭相机的创始人张月光,是互联网圈内资深产品经理,有过多家大厂的从业经历。2020年,张月光重回阿里巴巴,担任资深产品专家,先后负责优酷的短视频、直播等业务团队以及产品、设计团队。妙鸭便是其最近的项目。
目前,妙鸭相机只在微信小程序上线,用户需上传至少21张照片并支付9.9元,才可收获自己的数字分身。用户根据数字分身可自由选择写真风格,风格造型任选,但如需下载,需要购买钻石,钻石售价6元60个,下载一张照片消耗两个钻石。
就目前来看,制作数字分身的9.9元是其主要营收渠道。金融投资报记者亲身体验后发现,该相机生成的照片确实与本人有8分相像,缺点在于排队时间过久。记者7月24日晚间0点制作数字分身时,系统提醒记者前面还有2181个人正在制作数字分身,预计等待时间3小时30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妙鸭相机并非市面上唯一一家做AI写真的程序。随着电影《芭比》走红,一款名为“45AI写真”的小程序频频被博主提及,在某种草平台搜索“芭比写真”,相关笔记超过1万条,其使用方法和收费标准和妙鸭相机相似。
此外,万兴科技旗下Pixpic也已上线,主打生成定制肖像照片。用户上传5-10张照片后,可利用AI生成多种风格的艺术照、证件照、工作照等肖像照片和头像。目前按生成照片数量打包收费,优惠后为4.48美元/50张,6.99美元/100张。据SensorTower数据,万兴科技旗下虚拟AI伙伴软件TruMate自2023年3月24日发布以来,已在Apple、Google双平台获得近20万次下载,收入近15万美元。
数据安全护航新产业
技术虽好,但用户最担心的数据安全问题也不能被忽视。一次性上传几十张照片,除了生成AI分身外,这些照片会不会被流传出去?会不会对本人造成不利影响?
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龚嘉璇律师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写真可能会引发个人信息泄露、肖像权侵权、电信诈骗、名誉权侵权等风险。“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用户的隐私安全需要提供AI服务的平台方和监管部门的共同保障。”龚嘉璇表示。
龚嘉璇认为,对于平台方而言,首先,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应取得用户的明确授权,应明确告知用户其个人信息的使用目的,并以突出、明显的形式表现相关条款。其次,在处理用户信息时,注意遵守最小必要原则,保证不将用户信息用于授权事项之外的事项,并应在服务结束后及时删除用户个人信息;此外,平台方应遵守《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最后,应加强技术水平和内部管理,有效防止木马病毒等外部因素攻击系统,也要杜绝内部工作人员窃取用户信息。
“对于政府而言,在监管层面,应依职责对提供相关深度合成服务的服务商加强监督,若发现有关平台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责令整改;在立法层面,应出台更多具体规范,依法保障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龚嘉璇说。
在全球范围内,AIGC过度挖掘甚至恶意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利益的案例不在少数。为进一步确保国人数据安全,自2019年开始,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法律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累计对近10万家重点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排查风险、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补齐短板,共下发整改通知书20余万份,健全、完善了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了我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水平。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媒体表示,从市场空间看,当前对数据安全需求最为旺盛的是国企、政府、金融机构,随着数据安全要求的提升,未来数据安全市场空间广阔。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