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投资者收到了券商发出的提示信息,称“新规则将于2023年7月24日正式实施,实施后,阁下的证券账户将被限制在沪深港通北向交易中只能卖出证券,且不再接受沪深港通北向交易的买入订单。”
监管层为何叫停“假外资”买入A股?
北向资金迎来新变化。自2023年7月24日起,内地投资者不可通过沪深股通买入A股(包括参与配股),所持A股可正常卖出。
随着7月24日的到来,“真、假外资”的讨论登上热榜。
中国证监会此前表示,近年有部分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立证券户口及互联互通北向交易权限,通过沪深股通交易A股,虽然这类群体的总体规模不大,但却和沪深股通引入外资的初衷不符。这些境外的内地投资者,98%以上已经开设内地证券账户,可以直接交易A股,却又在香港经沪深港通交易A股,两种途径的交易存在发生跨境违规活动的风险,也给市场造成北向交易中有不少所谓“假外资”的印象,不利于沪深港通长远发展。
据证监会官网,修订后的《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下称《规定》)已于2022年7月25日起施行,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并设定了一年过渡期(2022年7月25日至2023年7月23日)。
根据新规,过渡期内,已开通沪股通、深股通交易权限的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股通、深股通买卖A股;而2023年7月24日起,内地投资者不得再通过沪深股通主动买入A股,所持A股可继续卖出,无持股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权限由香港经纪商及时注销。
有券商研报指出,部分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后通过沪深股通交易A股,存在配资、违规交易等情况。在违规交易方面,由于对北向资金交易的监管涉及两地证监会的交流,监管难度更大,因此部分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与境内账户配合炒作A股,有操纵市场之嫌。
“‘假外资’一般较少参与本地港股交易,除非进行对冲性质的操作,大部分资金用于频繁对A股进行短线投机操作。”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假外资”绕道港股返投A股,有获得高杠杆融资的动因。因为港交所融资成本低,杠杆率比较高,“假外资”通过高杠杆可以获得更多资金。
据媒体引述香港一名基金经理透露,部分“假外资”为在香港拿到牌照的内地量化基金巨头。
据了解,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坚定不移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持续完善沪深港通机制,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