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
【和而不同】
其他国家通过加息收紧市场的流动性,来对抗通胀。土耳其则反其道而行之,它不仅不加息,反而要降息。
“所有东西都非常昂贵,在我买了必需品,付完账单后,就没有任何剩余。”居住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穆斯塔法·卡法达尔,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大吐苦水。他说,“不能再涨了,我们真的买不起”。卡法达尔在卡辛帕萨(位于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工薪阶层社区)的一家面包店工作。几年前,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但这一生活节奏,却被持续恶化的经济状况而打断。
卡法达尔的情况不是个例,在土耳其的各个城市,都能听到人们在抱怨高昂的物价让他们不堪重负。包括《卫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指,土耳其人每天睡醒都能发现物价上涨,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数据也证实了这点,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土耳其通胀率一路飙升,2021年全年CPI上升超过21%。到2022年该数值更是一路狂飙,1月CPI同比上涨突然上窜到48.69%。到7月时,该数值进一步上涨到79.6%。到10月,该数值再度创出新高,达85.51%。为此,2022年年中,土耳其各地还爆发了多场示威活动,人们希望政府能够提高最低工资,以应对不断飙升的通胀。
事实上,自2021年起,深受通胀困扰的,并非土耳其一国,可以说是全球的一种大趋势。区别在于,其他国家是遵循着正统经济学的教义,通过央行加息,收紧市场的流动性,来对抗通胀。土耳其则反其道而行之,它不仅不加息,反而要降息,且是大刀阔斧,几百个基点的降。对于土耳其的骚操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完全看不懂,跨国投行和信用评级机构也看不懂,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表示看不懂。只有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坚信,他找到了破解通胀难题的新密码。
按照埃尔多安的说法,利率越高,通胀就会越高,经济反而会更糟糕。为此,他认为,应对高通胀的正确做法是降息,且得大幅降息。在他看来,唯有如此才能有投资,才能刺激经济。他为此大呼:“我们已经被西方经济学骗了很久了”,他认为是时候抛弃这套“陈朽”的理论了。欧美的经济学者都被埃尔多安的理论震惊了,他们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土耳其正在向经典经济学理论发起全面挑战。
埃尔多安的这套理论,不仅把欧美的经济学者给整懵了,就是土耳其自己的财经官员也是一脸茫然。对于他的主张,一开始土耳其财经部门的态度是拒不执行。当然,这对于拥有土耳其国至高无上权利的埃尔多安而言,根本就不算个事。他的解决方案简单且粗暴:不能贯彻我意志者,必须卷铺盖走人。反正,过去几年里,土耳其央行行长似走马灯一样地换人,财政部的官员也是换了一波又一波。为此有人打趣道:埃尔多安的做法是,经济学和土耳其经济之间,最后只能活一个。
但从目前来看,埃尔多安显然认怂了。虽然,他于今年再次当选土耳其总统,但在他主导土耳其经济的这几年里,土耳其不仅没能成功驯服通胀,反而是令其货币里拉对美元贬值了67%,土耳其外汇也几乎要花光了,这动摇了他的群众基础,以至于今年土耳其的大选变得如此扑朔迷离。如果再不解决土耳其的经济问题,也许下一个大选就没他什么事了。这于埃尔多安而言,是绝不能容忍的事。作为对策,埃尔多安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只得再次将代表正统经济学思想的穆罕默德·希姆谢克请了回来。希姆谢克从政前是美林证券公司资深策略师,2009年开始,进入埃尔多安的内阁,曾任土耳其副总理兼财政部长,2018年离职。在他任内土耳其经济快速发展,帮助埃尔多安成功缔造了土耳其经济奇迹。但随着他的离职,土耳其经济也随之陷入了混乱。尤其是埃尔多安经济学主导期,更是如此。
希姆谢克再次出山前,向埃尔多安提出了三个条件:1、我在工作中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2,由我牵头组建土耳其经济政策团队;3,给我足够时间来解决经济问题。对于这三个条件,已经无计可施的埃尔多安,也只能“爽快地”答应了。
6月4日,希姆谢克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与前任努尔丁·内巴蒂正式交接时,对记者说:“透明、连贯、可预测以及遵从国际惯例将是我们实现增进社会福祉目标的基本原则……土耳其别无选择,必须回归理性基础。”希姆谢克说:“我们将优先考虑宏观金融稳定性……主要目标将是建立财政纪律、确保价格稳定,以实现可持续高增长。”希姆谢克还将遏制通胀列为另一优先事项:“中期内把通胀水平降至个位数……同时加速结构性改革以减少经常账户赤字,对我们的经济至关重要。”
作为对希姆谢克路线的呼应,由新任行长哈菲泽·盖伊·埃尔坎领导的土耳其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说:“(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开始货币紧缩进程,以尽快确立反通货膨胀路线,稳定通胀预期并控制定价行为方面的恶化。”随后,该行决定加息650个基点,直接将土耳其的政策利率上调至15%。
以撞南墙为代价的埃尔多安经济学给我们的教训及启示是:权力常常催生一种幻觉,以为权力可以肆意改写规律。但最终它又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对的: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