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路演里的基金经理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陆海晴2023-07-17 10:15

“才半年多时间,今年的渠道客户路演数量已经超过100场了。”年轻的基金经理张扬(化名)坦言,深入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平均每年300多场的路演,让自己有些力不从心。

张扬的“无力感”反映了当下不少基金经理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尚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基金经理来说,为了维护渠道客户,需要频繁路演,讲述自己的投资观念,分享对后市看法。

频繁路演的背后是对规模的渴求。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基金产品数量超万只、基金经理数量超3000位,为了被看到,“卷”是必然的。但对于基金经理、基金公司而言,亮眼的业绩是最好的渠道路演材料。保持对规模的克制,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投资者陪伴更为重要。毕竟,基金经理的本职工作是管好基金,为投资者赚钱。

排不完的路演

“每次路演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关于投资框架、关于市场看法等。”身经百战,如今面对众多观众,内向的张扬早已可以侃侃而谈了。

“有一次去路演,台下的很多渠道经理前几天刚刚见过,只能把相似的内容重新再讲一遍。我想,我讲得很无聊,他们听起来应该更加无趣,大家都是熟悉的陌生人。毕竟无论是观点还是框架,肯定不会每周一变的。” 一些路演是否可以不参加?张扬苦笑称没权利拒绝:“自己名气不大,短期业绩也不出彩,公司更没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必须通过这种高强度的路演,让客户对自己有所了解。”

另一位年轻的基金经理顾李(化名),眉眼间同样写满了疲惫。为了新基金的发行,他的时间已不属于自己,路演一场接着一场,常常“打飞的”与销售同事一同前往外地。

“这几天都没空做研究,只能熬过这一阵,等新基金发行结束后,沉下心来,回到以投资为重心的生活。” 当前市场震荡调整,新基金发行遇冷,虽然路演辛苦,但顾李还是有一些期待。“‘基金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素来是公募行业的规律,在当前时点发行新基金,获得正收益的概率比较高。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意识到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通过买基金真正赚到钱。”

对于大部分基金经理而言,遇到新基金发行或者老产品持营的时候,基本上需要在银行、券商等渠道进行路演。此外,基金经理也常常在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进行直播。据道乐研究院统计,今年一季度,在蚂蚁财富平台共有124家机构开展了3700场直播。

直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调研直播”已成为新趋势,部分基金经理带队直播,呈现调研一线的内容。例如,今年天弘基金基金经理胡超奔赴越南直播,向观众展示5天内在胡志明市进行的调研,包括商场、交易所、金融中心、楼市、港口等。

止不住的欲望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安排基金经理参加渠道路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渠道路演本质上是一种推介,通过路演,让基金经理被机构投资者青睐,被重要的银行、券商等销售机构认可。只有被机构投资者认可,新基金的发行才能有保障,老基金的持营才能有抓手,最终公司的管理规模才能增长,毕竟基金规模与管理费直接挂钩。

但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路演的次数越多,占用基金经理的时间就越多。对于一位合格的公募基金经理而言,需要大量研究信息的输入。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曾表示,公募基金经理的信息输入从早上晨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深度报告研究会、投研联席会、券商和上市公司路演、专家会议、公司调研、券商策略会、月度配置会等。从信息种类来说,有宏观经济信息、财务和经营信息、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信息、企业竞争力信息、公司管理层信息、资金偏好信息和投资规律的信息等。

这意味着,基金经理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吸收这些信息。为了卖基金,满负荷的路演安排让部分基金经理“苦不可言”。在此前传出的引起市场热议的一份渠道调研材料中,华北某基金经理坦诚:“我后面还要再发行2个新产品,现在管理规模100多亿元。有时候确实感到忙不过来,渠道连续不断地安排路演,可能一天3到5场,基本上到最后一场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是后面还有好多场会议要参加。”

沪上某基金研究员表示,任何投资策略都是有规模容量的,与其耗费精力不断拉来新的资金,基金经理不如管好手中的规模,对现有持有人负责。

不能忘的本职

基金公司究竟该如何平衡基金经理的投研工作与路演?“部分业绩抢眼的大牌基金经理本身自带流量,可以拒绝很多渠道路演。但对于大部分基金经理,尤其是从业年限不长的基金经理来说,需要通过路演的方式提升曝光度,让投资者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培育信任感。”某基金公司营销总监表示,一定频率的渠道路演是必要的,这也是一种投资者陪伴,但凡事都要适度,不能影响投资本职工作。

上述营销总监建议,当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发生变化或是对市场有新的理解,以及投资者困惑比较多的时候,基金经理需要主动进行沟通。同时,基金经理也应认真对待每一次定期报告,坦诚分析基金近况、操作策略等,这是普通投资者了解基金经理的最基本途径。资管行业的本质在于“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基金经理要不断精进投资能力,为投资者获取正收益,而不是盲目地扩大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AI正在赋能公募行业,部分基金公司推出基金经理“数字人分身”,帮助基金经理分担工作。例如,近日汇添富基金发布一则视频——“基金经理马翔数字分身探索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财通基金表示,借助ASR语音识别分析、NLP自然语意处理、TTS+TTSA语音动作合成、音色克隆等AI前沿技术,通过数据“投喂”和自主学习等“训练”,“数字人分身”可以逐渐完成与客户交互沟通的路演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公募行业而言,往往慢即是快,只有基金长期业绩优异,规模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增长。短期规模可以靠“卖出来”,但长期规模只能靠“管出来”。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