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巨头出手!联手奔驰、吉利一起造车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米洛2023-07-13 22:55

中国基金报记者 米洛

新能源车企竞争局势渐明,锂矿巨头出手了。

7月13日晚间,天齐锂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香港拟以认购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斥资1.5亿美元(约合10.73亿元人民币)参与SM(smart Mobility Pte. Ltd.) 的 A 轮股权融资,认购其发行的1760.56万股股份。

SM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下称“智马达”)控股股东,而智马达就是吉利与奔驰合资的新能源品牌——smart。

这意味着,市值超千亿元的锂矿巨头天齐锂业将正式下场造车,而smart的估值也浮出水面:投后估值高达400亿元。

投后估值近400亿元

按照计划,天齐锂业计划作为领投方以 1.50 亿美元的自有资金参与 SM 的 A 轮股权融资,认购其发行的1760.56万股 A 类普通股。

SM 此轮融资的总计融资额度为 2.5 亿美元至 3亿美元。

投资完成后,天齐锂业将获得SM 2.83%的股权。以此测算,SM 投后估值约为400亿元。

对于此次投资,天齐锂业表示,通过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香港投资新能源产业链下游车企,将为公司展开业务拓展新的触角和反馈。

SM 的现有主要股东为吉利控股集团及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表示,通过二者的影响力,有利于 SM 触及中国和欧洲两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天齐锂业还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锂电产业链的最末端,也是最接近需求端的窗口,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而言,此次投资预计将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smart品牌渐入主流视野

SM是智马达控股股东,而后者运营“焕新”后的smart 品牌。

早在2020年1月,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共同宣布成立smart Automobile,即智马达,并以之作为smart品牌的运营主体。

这在业界被视为smart“品牌焕新”的正式节点。

从最新的股权结构来看,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分别持有智马达43.397%的股权。梅赛德斯-奔驰直接持股,吉利控股集团通过Sunrise Mobility Limited 和ZMD Capital Ltd 持股。

经过数年的发展,smart品牌 的新能源转变逐步被市场所接受。

2023 年 6 月,SM 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 3829 台,较上月环比增长近 46%;2023 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量为 23540 台。海外市场方面,SM 旗下精灵#1 车型已在德国、法国开启交付,并计划在其它欧洲市场陆续上市并交付。

不过,smart品牌仍未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SM 的营收为52.11亿元,净利润为-6.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为了此次引入投资者,智马达刚刚进行了股权调整。

此前,智马达由吉利汽车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分别直接持股,股权调整后,智马达的股权结构变为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和 SMART MOBILITY PTE.LTD。

为此,smart品牌还发布了澄清公告,对股权调整一事作出说明。

市场仍增长 结构在分化

锂矿巨头在此时下场造车,从侧面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正愈发激烈。

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新能源车零售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

市场仍在高增长,可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乘势而上。

在销量上,广汽、长安、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旗下的“创二代”逐步发力,而此前被市场追捧的“造车新势力”却有不少增长乏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当前,新能源市场依旧处在快速增长阶段,随着新能源车型的上市及产品性能的提升,行业竞争加剧,销量分化现象更为明显,车企表现加速分化。

在此情况下,逐步获得市场认可的smart 需要引入更多投资者,在接下来的竞争中积攒弹药。

“对天齐锂业来说,经过上半年的观察,选择有传统车企基因的‘创二代’,或许是一个更加稳妥的选择。”有业内人士分析。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