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假外资” 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军2023-07-13 18:52

近期,多家券商向自家客户的香港业务发出业务提醒,7月24日起,内地投资者将不能通过沪深股通北向交易买入A股。

实际上,该项规定已于2022年7月25日实行,目前过渡期即将结束,相关规定即将生效。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投资者依法享有通过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买入的股票的权益,但沪深股通投资者不包括内地投资者。

简而言之,“假外资”指的是内地投资者借沪深股通返程交易A股的资金。即内地投资者通过在港券商、银行开户,或者直接前往香港开设证券账户,然后通过沪深股通北向交易买入A股。

根据有关安排,已开通沪股通、深股通交易权限的内地投资者在2023年7月23日前可继续通过沪股通、深股通买卖A股,7月24日后,投资者所持A股只能卖出。

不过,“假外资”总体规模不高,对A股的影响非常有限。2023年上半年北向沪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额约为1090亿,占A股总成交额比重约为11.6%,根据证监会2022年6月口径,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交易A股的交易金额约占北向交易的1%左右,这类交易实际占A股总成交量比例较低。

“限制这类交易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短期或有一定情绪面的影响。”钜融资产权益基金经理袁美洋表示,清理“假外资”有利于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有助于优化市场资金结构,吸引长线资金入市,有效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部分的境外的内地投资者,已经开设了内地证券帐户,可以直接交易A股,却又在香港经沪深港通交易A股,两种途径的交易存在发生跨境违规活动的风险,也给市场造成北向交易中有不少所谓“假外资”的印象,不利于沪深港通长远发展。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总监陈兴文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部分“假外资”绕道香港主要为提高杠杆。在违规交易方面,由于对北向资金交易的监管涉及两地证监会的交流,监管难度更大,因此部分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与境内账户配合炒作A股,有操纵市场之嫌。内地两融交易杠杆最高不超过1倍,香港可配资杠杆可达5倍,杠杆比例提高同样意味着风险的加剧。他认为,长期看“假外资”撤出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平稳发展。

数据显示,北向资金通过沪深股通合计净流入A股近1.92万亿元,今年以来净流入额达1929.62亿元。“从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来看,人民币汇率一直还保持在较为安全的范围内,这说明是外资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还在。叠加目前A股整体估值偏低,长期投资的资金依然会保持流入的趋势。”陈兴文表示。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