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名单不断加长 不良企业快速出清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程丹2023-06-14 04:00
  图虫创意/供图 周靖宇/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又有多家企业锁定“1元退市”,6月12日,*ST紫鑫、*ST弘高、*ST天润3家公司均发布公告,即使后续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面临退市结局。

今年以来,A股“新陈代谢”速度加快,退市企业名单不断加长,已退市企业达到8家,还有更多企业在退市路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退市新规实施后,我国退市企业数量大幅增长,退市效率进一步提升、进程进一步加快。从退市公司情况来看,多数企业触及了交易类、财务类退市指标,关键原因不仅在于退市标准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退市审查、执行力度也明显加大。

“面值退”名单不断加长

全面注册制的改革背景下,A股市场加速劣质企业出清,优胜劣汰机制愈加稳固,财务类退市指标精准出清“壳公司”和“僵尸企业”。

今年以来,已有5家A股公司因触发“1元退市”指标告别A股,还有13家公司已基本锁定“1元退市”。至此,年内触及和锁定“1元退市”的公司多达18家。仅6月12日,就有*ST紫鑫、*ST弘高、*ST天润3家公司表示,即使后续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以*ST弘高为例,该公司在6月12日发布公告,截至6月9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19个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后续1个交易日涨停,公司股票也将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面值退”案例大幅增加,这体现了我国A股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及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部分市场不认可的公司,不再忙于粉饰报表、缩股炒壳,而是逐步接受市场的决定。

市场普遍认为,目前交易类退市已经集中显效,后续伴随全面注册制的深入推行,“面值退”或将更多出现,交易类退市指标将发挥常态化作用。截至6月12日,剔除已经收到终止上市告知书等情况的公司,目前*ST海投、*ST泛海、*ST新海3家公司股价低于1元,有12家公司股价介于1元和1.5元之间。

多元化退市指标显威

除了“面值退”,还有的企业是因为触及别的退市指标而面临退市。

如*ST大通,2021年公司因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2022年年度报告,触及终止上市情形。又如*ST必康,由于连续两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最终被裁定终止上市。

截至目前,今年A股已退市或处在退市流程中的企业已超过40家。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表示,自退市新规执行以来,退市多元化的特征愈发明显,一旦上市公司触及退市指标,将面临被退市风险,这也是今年退市案例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只有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才能有效保证市场上存量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助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田轩表示,实现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的资本市场环境,真正让稀缺资源提供给优质资产,正是注册制及配套发行、退市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之一。通过淘汰不良企业,市场资源将更加集中于具有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从而促进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

投资者应提升风险意识

随着退市常态化的推进,“壳”资源稀缺性不再,市场尾部公司出清速度有望加快,ST、*ST面临的退市风险增大。中金公司表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股票价值,关注A股相关公司退市进展。

当前有部分踩在1元悬崖边的*ST股票,为了稳住股价通过回购、增持计划“护盘”,一些投资者也利用了上市公司“护盘”的心理,针对这些“1元*ST股”展开了高风险投资。

上交所此前就公开表示,将逐步开展投机炒作整治专项行动,多措并举遏制“炒差”“炒概念”乱象。大力提升监管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严格退市监管,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并且还将整治风险公司的投机炒作列为重点专项工作,结合复杂市场情况,针对不同参与主体主动采取措施。

中金公司认为,A股市场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并助力提高A股优质公司的回报率。常态化退市机制的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少投资者“炒小”、“炒差”行为,促使投资者关注基本面优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司,助力实现培养投资者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