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漾量化冯霁:用人工智能技术 探索出一条量化投资新路径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魏雨田2023-03-20 10:45

近些年,随着量化投资在资本市场上大显身手,越来越多的学术界人士选择投身量化投资领域。倍漾量化董事长冯霁博士便是其中一位。

跨越学界与业界的鸿沟,冯霁把一行行代码看作是量化私募的“产品”,期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出一条量化投资的全新路径。

科学家创业

冯霁毕业于南京大学,导师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读书期间,鉴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性贡献,冯霁被评选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年度优博(全国仅10位)。

2018年,已经在学术界取得亮眼成绩的冯霁被李开复选中,还未毕业就担任创新工场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执行院长,也是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中最年轻的负责人。

同年,冯霁敏锐地察觉到量化投资的广阔前景,开始在创新工场内部孵化相关项目。冯霁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在量化投资领域不只是建模工具,而是会产生革命性的作用。“人工智能对整个投研框架和方法论都会产生革命性的深刻影响。”冯霁说。

“我们坚持把量化投资的数据处理、收益预测、投资决策和交易执行四个环节全部交由AI驱动,我将其称之为‘投研全流程AI化’。处理的数据量越大,这种框架的优势就越明显。量化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AI任务。”冯霁认为。

经过为期两年的打磨、建构,冯霁组建了一个优秀的量化投研团队,团队成员背景多元,包括人工智能学者、CPU芯片设计专家、投行公募人士以及互联网企业架构师等。创新工场也深度参与孵化过程,李开复担任倍漾量化的首席战略顾问。

组建团队之初,冯霁就想做一个像谷歌那样的科技公司。谷歌倡导创新、民主的企业文化,秉持只雇佣最聪明的人的人才政策。为此,倍漾量化设置了能媲美头部科技公司的招聘门槛。

“我们公司员工的学历都具有名校理工科背景,希望能与在编程或者数学这两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年轻人一起工作,一起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量化投资领域的应用前景。”冯霁说。

丰富产品策略

跨越学界与业界的鸿沟,冯霁认为,抛开金融属性,量化投资本质上是机器学习的一个任务,在进行数据分析后作出智能决策。

很快,倍漾量化上线了首只产品,凭借优秀的业绩、较低的波动、“纯AI生成策略”等特点获得了市场关注。

在冯霁看来,首只产品只是小试牛刀:“目前正在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提升策略容量,在波动率、收益和容量三者之间做好平衡。”

此外,从产品策略的种类来看,冯霁表示,之后还会发力中性策略和指增策略,提高策略的丰富度。“人工智能技术在量化投资领域运用的天花板在哪里,对此大家都不清楚,但肯定远未达到。我们的使命就是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

股票类量化产品表现有望超越去年

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定有量化交易的一席之地。目前,A股市场成交量位居全球第二,活跃的市场为量化策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作为舶来品,国内早期从事量化投资的人士大多拥有华尔街背景。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量化团队,冯霁认为,倍漾量化和其他华尔街归来的人士在策略上不会存在过多的重合,可以更好地保持策略的独特性。“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只中国自己的AI量化基金。”

冯霁对今年的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除了看好中性产品,还比较看好多头量化产品,尤其是指数增强类量化产品。该类产品在获得贝塔收益的同时,有望额外获得超额收益。在市场信心的加持下,总体来看,股票类量化产品的表现有望全面超越去年。”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