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供图:图虫创意 |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量续创新高,银行间市场平均每1秒钟的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了1亿元大关。作为银行间市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之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在外界看来颇为神秘,但却承担着畅通银行间市场交易、深化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围绕如何维护银行间市场交易系统稳定运行、“互换通”上线后如何深化我国债市对外开放,以及如何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市场热点话题作出详细回应。
银行间市场平均每秒
交易规模破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随着银行间本外币交易量的显著放大,外汇交易中心作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请问在维护交易系统稳定运行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霍颖励:安全稳定运行是金融基础设施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银行间市场交易量续创新高,银行间市场平均每1秒钟的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了1亿元大关,维护交易系统稳定运行的责任愈发凸显。交易中心围绕业务连续性建设,着力提升系统建设效能,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主要做了以下三点工作:
一是不断深化业务连续性建设。去年交易中心同城双活、异地灾备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实现了“两地三中心”的数据中心布局,通过改进架构数字化和运维自动化,大幅提升了系统业务连续性和资源使用效率。
二是进一步提升系统建设效能。交易中心着力提升核心系统性能和自主研发能力,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先后完成消息传输中间件、低延时通信等关键基础技术自主研发,积极探索IT前置和双模开发模式转型,促进业务技术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系统建设效能。目前,交易中心核心交易系统在复杂授信关系下的撮合性能从每秒数百笔提升至数万笔。
三是坚强有力的队伍保障。目前银行间市场最长交易时间已经扩展至连续17.5个小时。每一次开市闭市操作、每一次系统预警处置,都离不开交易中心每一个部门的精诚协作、每一位同事的辛勤付出。交易中心有一支专业、高效、担当、作为的过硬队伍,包括我们的市场监测队伍、开发运维队伍等,这是我们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底气所在。
全力保障“互换通”业务
落地上线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债市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进一步深化债市互联互通,交易中心还将有哪些支持举措?
霍颖励:作为我国银行间市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之一,交易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行各项工作要求,高效服务央行履职,持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在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方面,交易中心认真落实香港与内地“互换通”合作框架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助力金融债发行备案改革试点,用改革的力量推动银行间市场向纵深发展。去年全年银行间市场交易量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年成交规模首次突破2000万亿元大关,单日交易量多次突破10万亿元,保障了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为稳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提供了稳健的金融市场环境。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交易中心坚持自主研发创新与深化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发展理念,通过“债券通”降费、优化收盘价交易机制、推出银行间债券跨境认购服务等多种方式,推进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也成功吸引了国际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券市场,截至去年末,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1071家国际投资者在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总持债规模达3.39万亿元,过去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下一阶段,交易中心将继续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完善市场服务与功能,推动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是有序推进探索人民币外汇期货试点准备工作,丰富人民币产品体系建设,支持更多“一带一路”货币挂牌交易,助力我国金融市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更高能级建设。二是根据人民银行统一部署,有序落地“互换通”业务,推进境内机构跨境认购债券,继续创新面向境外机构的产品和交易服务,切实提升境内外机构交易便利性。三是研究深化在岸和离岸市场协调发展,加强与境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交流,发挥债券通公司境外服务窗口作用,持续深化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证券时报记者:“互换通”即将开启,您认为境内衍生品市场的有序开放对外资参与中国债市有何益处?
霍颖励:近年来,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的配置规模不断增长,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互换通”通过创新的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在满足境外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需求的同时,更能有效支持境外投资者更深更广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投融资交易,推进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新格局。
按照人民银行的部署,交易中心将银行间市场金融基础设施架构与海外衍生品市场建设经验深度结合,紧紧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这一目标,全面发展人民币衍生品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基准、培训等业务。经过多年创新、探索,以利率互换为代表的银行间市场衍生品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主体日益丰富、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发挥。2022年全年,银行间市场利率衍生品与信用衍生品累计成交21.4万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交易中心在“互换通”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将如何保障衍生品市场跨境交易的安全稳定?
霍颖励:在“互换通”建设过程中,交易中心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工作经验全面应用于人民币衍生品市场,通过与上海清算所、港交所密切合作,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务,支持境外投资者在交易中心交易平台与境内报价机构完成衍生品交易,实现交易清算直通式处理及全流程高效对接。
“互换通”上线后,境外机构潜在的差异化交易需求将有助于增加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深度与厚度,对我国金融市场全面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从衍生品市场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备完整的监管、监测体系以及有效规制的衍生品市场,能够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互换通”设计之初就严格遵守宏观审慎原则,充分发挥银行间衍生品市场电子化、标准化的领先优势,通过电子交易与中央对手方清算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流程风险监测管理。未来,交易中心将在机制优化、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等方面加强与各方合作,全力保障“互换通”业务顺利落地上线。
四方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推进,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您认为当前深化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霍颖励: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而生。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已成为近三年来外汇交易份额上升最快的货币。
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还比较低,我国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比重与我国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符,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中的金融服务仍有待完善,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发挥好合力。
证券时报记者:为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在政策改革方面您有何建议?
霍颖励: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举措。建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是鼓励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按照“本币优先”的原则使用人民币。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建立激励相容的考核机制,鼓励企业在涉外投融资中使用人民币,企业相应要理顺对外支付优先考虑使用外币的路径依赖,在对外贸易、直接投资、海外工程承包等方面能用尽用人民币,形成使用人民币的生态链。
二是推动外经贸企业更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以应对汇率波动。建议集中多方力量做好企业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外贸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同时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结合企业需求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供优质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抓住人民币融资成本优势的时间窗口,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建议抓住时间窗口,支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在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丰富境外人民币保值增值工具;同时,支持更多境外主权类机构、跨国企业等在境内发行熊猫债,多措并举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
四是充分发挥人民币区域影响力,推动我国与东盟等重要贸易伙伴扩大使用本币。建议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扩大推广成功经验,增加人民币对东盟货币的直接挂牌交易币种,统筹推动优化双边货币合作框架,切实为双边银行和企业开立账户、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双边货币直接交易结算等提供相应的政策安排和保障,提升直接使用本币的便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