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走向军工!中航锂电亮相珠海航展,新能源浪潮如何影响军用领域?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见习记者 安宇飞2022-11-09 11:15

在汽车领域,新能源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军工领域,也在掀起一场“新能源转型”。

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正式开幕,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共有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其中,从中创新航独立出来的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锂电”或“洛阳公司”)也在珠海航展亮相。

IMG_256中创新航1.jpg

中航锂电亮相珠海航展。摄影 安宇飞

这一次,中航锂电给自己的定位是“军工新能源领航者”。那么动力电池是如何从民用走向军用的?中航锂电又为何能成为“领航者”呢? 

中航锂电的“独立之路”

在2021年举办的CALB战略发布会上,中创新航迎来了一场“巨变”。公司董事长刘静瑜在此次发布会上宣布:军品与民品业务将各自独立发展,洛阳公司以“科技强军实业报国”为使命,承接军品业务做优做强;民品业务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进行品牌升级,创立新中航形象——“中创新航”。

如今出现在珠海航展之上的中航锂电,正是2009年成立于河南省洛阳市,目前专门从事军品业务的“老中航锂电”。而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创新航则成立于2015年。 

天眼查数据显示,中航锂电如今的控股股东为江苏金坛金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城科技”),直接持股比例51%,另一大股东为江苏金航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航控股”),持股比例49%。其中,金城科技又是金航控股的股东,持股比例达40%。

据中创新航表示,2021年10月18日,公司与金城科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同意将洛阳公司51%股权转让给金城科技。2022年3月3日,中创新航与金航控股签订另一份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洛阳公司剩下49%的股权转让给金航控股。至此,中创新航彻底完成了对洛阳公司的剥离。 

军工领域的“新能源转型” 

在本次珠海航展中,中航锂电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动力电池在民用市场取得成功之后,慢慢也会往军工方面转,军工领域正在掀起一场“新能源替代”浪潮。

那么具体来看,军用动力电池和民用动力电池相比有哪些不同?

中航锂电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民用电池的温度要求与军用不同,民用动力电池一般在-30摄氏度以下就无法继续工作,但军用会要求电池在-43摄氏度还能工作。 

其次是军用动力电池对放电功率要求更高。上述负责人表示,民用电池可能要求放电功率1kW就够了,军用可能要求10kW,那电池的过流能力就要相应放大,里面的结构就要改变。

除此之外,军用动力电池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为严苛。此前比亚迪曾进行“针刺试验”,引发对电池安全性的广泛讨论。中航锂电相关负责人称,民用电池追求更高里程,三元电池很难通过“针刺试验”,但可以通过系统层面进行综合调控,比如设置灭火系统,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而在军用领域,动力电池本身不仅要通过“针刺试验”,还有枪击等试验。“军用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高得多,和民用完全是两码事。”上述负责人称。 

也正是基于对安全的考量,动力电池的“军用化浪潮”来得会比“民用化浪潮”慢上许多。

“一些产品可以通过民用市场去检验,相对比较成熟了,才会往军用方向转,并且这种转变还要经过很多试验去改进,从‘国标’到‘军标’的跨度非常大。一个产品,你在民用上可能觉得安全性很高了,但在‘军标’的标准之下,它还要去改进。”中航锂电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新能源电池军用主要有三个标准:GJB-4477、GJB-2374和GJB-150。这三大标准涵盖了对安全、电性能、环境几方面的要求,包括枪击试验、霉菌试验等。 

那么,中航锂电在军工新能源领域地位如何,有何竞争优势?

中航锂电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航锂电在军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做到“全国第一”,已经建立起从电池到模组到PACK的全链条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并且形成了“国产替代”,像BMS(电池管理系统)里面的硬件已实现100%国产化。除此之外,公司还持有“军工四证”,具备资质。 

数据显示,2020年中航锂电动力电池产量为0.93GWh,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7日公司产量为2.21GWh,已实现大幅增长。如果说近几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爆发节点,那么根据民用产品和军用产品发展的“时间差”,未来军工领域或许也会迎来一场“新能源热潮”。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