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爆出一个大消息,身着红色衬衣的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颜宁活跃在实验室,也长期在公共媒体中出现,是公众眼中科研能力超强的“科研女神”,消息一经宣布,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到处传播。
颜宁希望在深圳找到理想生活,“周末可以在马峦山爬山,去茅洲河划船,去金龟自然书房,在醇香的咖啡中、精美的甜点旁边安静地读书,这让我看到了深圳宜居的一面,所以我更愿意称深圳是一个‘梦想之都’。”
马峦山畔,将会有一个科研女子领导一个新成立的医学科学院,为医学事业而奋斗了。
颜宁表示,她希望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不过也有人担心,没有管理经验的颜宁,怎么能够转得动一个新成立的科研机构。
回国
论坛上,颜宁说:“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简直是一拍即合。于是我麻溜地就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为实验室的现有成员做了妥善的安排。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全职回国,协助深圳来创建一所集科研、转化、学生培养、经费资助等若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
颜宁现年45岁,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师从施一公,获博士学位,后留在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10月,不满30岁的颜宁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组建实验室,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六年间始终致力于攻克结构生物学中最富挑战的领域之一、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7年4月,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雪莉·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这样的头衔在美国教授序列里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
此外,颜宁在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含金量颇高,获得此殊荣的华裔人士并不多,在医疗生物领域,有她的老师施一公,还有创办了百济神州的王晓东,2004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都是行业头面人物。
颜宁和导师施一公愿意在公开媒体上露面,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成为坊间热谈的对象,颜宁上过央视“开讲了”,其实验室认真科研的图片也广为传播。公众一直关注颜宁的科研成果,以及职业走向。
深圳医学科学院
这次,颜宁要就职的深圳医学科学院,此前还鲜为人知,乍一看似乎和医院有关。
深圳卫健委旗下媒体对此有过很精准的解释:医院主要是“医”,医学院主要是“教”,而医学科学院主要是“研”。
也就是说,医科院着重研发,这也和颜宁所学专业能够对口。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文件中先后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今年3月25日的深圳市政府公报显示,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
深圳市医学科学院选址于坪山区,而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也是位于这个区。
地块位于坪山的西南门户,马峦山郊野公园以北,碧湖文化健康城范围内,初期用地41万平方米,预留20万平方米作为未来拓展用地。
地块南侧为南坪快速,40分钟内可达市中心,西靠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东临正在建设的坪山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附近还有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医科院建成后可与周边医疗机构形成集聚效应。
医科院计划2025年建成,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当时就宣布,要面向全球招聘院长,最终选中了颜宁。
目前,全国仅有一家国家级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不足十家省级的医学科学院(如四川省医科院),深圳作为一座城市要建一家医科院,极为少见,而且起点很高,对标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等世界顶级的医学研究及资助机构。
它之所以被中央寄予厚望,关键就在于“全新机制”。
负责医科院筹建工作的深圳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周丽萍指出,与传统的医科院相比,深圳市医科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机构,它更核心的功能是承担政府赋予的在医学科技研究方面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
“深圳市医科院不是要跟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抢资源,抢人才,而是要成为一个协同创新的机构,通过项目和资金为纽带,把这些院校和研究院所连接起来,为他们的临床研究及转化提供服务。”周丽萍表示。
医科院不是埋头做项目,另外还要依托医科院建设国际化高水平转化医学中心,重点建设转化医学核心设施、资源深度开发与共享设施、关键技术支撑设施等。其中,包括建设一所300张床位的高水平国际化临床研究医院。
据悉,深圳医学科学院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深圳市政府公报印发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下称《方案》)透露,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主要建设“四平台一智库”,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责编:彭勃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