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有7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比二季度末少了2位基金经理。
2022年三季度,A股市场震荡调整,公募基金赚钱难度加大。
三季度末,有7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比二季度末少了2位基金经理,公募基金“500亿基金经理天团”缩水。
其中,葛兰仍旧稳居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冠军宝座,但是管理规模较二季度回落逾140亿元,退出千亿基金行列。
张坤和刘彦春两位基金经理在三季度末管理规模均超过750亿元,位居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第二、第三名。
葛兰、张坤、刘彦春稳居前三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有7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2022年三季度,“公募一姐”葛兰的管理规模仍旧稳居权益类基金经理冠军宝座,共管理五只基金,管理基金总规模875.47亿元,比2022年二季度减少142.04亿元。
自2021年四季度末,“医药女神”葛兰在管基金规模突破千亿,一跃超过张坤后,管理规模就一直居于首位。
葛兰任职基金经理7.33年,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32%。
而从基金业绩来看,葛兰管理的5只基金在2022年三季度均没有实现正收益,基金净值涨幅在-16.58%到-23.09%不等。
葛兰所管规模最大的基金中欧医疗健康三季度末规模达613.33亿元,股票仓位85.93%。报告期内,基金A类和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9.95%、-20.1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1.45%。
中欧医疗健康三季度末重仓持有爱尔眼科、药明康德、迈瑞医疗、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同仁堂等股票。
三季度末,张坤的管理规模比二季度减少140.9亿元,以830.47亿元的管理规模位居第二。
任职基金经理10.1年的张坤,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9.47%。
从基金业绩来看,张坤管理的四只基金在三季度均没有实现正收益,基金净值下跌从14.39%到15.22%不等。
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是张坤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三季度末规模532.31亿元。三季度,易方达蓝筹精选对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医药等行业的配置,降低了金融等行业的配置。
与二季度末相比,三季度末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前三名并没有变化。三季度末,刘彦春管理规模758.85亿元,位居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第三名。
刘彦春任职基金经理年限13.52年,也是这三位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最长的基金经理,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达9.35%。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是刘彦春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三季度末规模达393.63亿元。三季度,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0.97%。三季度末,该基金对泸州老窖、中国中免、五粮液、贵州茅台进行了减持。
7位基金经理跻身“500亿天团”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三季度末还有4位基金经理跻身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500亿天团”。由于管理规模的缩水,李晓星和萧楠退出“500亿基金经理”的行列。
三季度末,谢治宇管理4只基金,规模675.9亿元,管理规模居于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第四位。
谢治宇任职基金经理年限9.76年,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达17.37%。
从基金业绩看,2022年三季度谢治宇管理的4只基金收益均没有实现正收益,基金净值下跌从8.32%到19.78%不等。
兴全合润混合是谢治宇管理的规模最大的基金,三季度末规模达252.62亿元。从持仓变动来看,兴全合润混合三季度加仓韵达股份、健友股份、梅花生物、鹏鼎控股等,减持海尔智家。
“500亿基金经理天团”不乏收益稳健的“老将”,周蔚文以15.62年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成为了“500亿基金经理天团”中最资深的基金经理。
三季度末,周蔚文管理规模618.77亿元,历任基金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67%。
中欧时代先锋三季度末规模158.5亿元,是周蔚文管理的规模最大的基金。三季度,该基金A类和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79%、 -11.96%。
三季度,中欧时代先锋降低了电子、医药的配置,增加了受益于地缘冲突下供需失衡的航运板块,以及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军工、公用事业行业的比重。
三季度末,刘格菘在管6只基金,规模合计589.03亿元,也是妥妥的“500亿基金经理俱乐部”成员。刘格菘任职基金经理年限8.56年,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8.92%。
此外,汇添富基金胡昕炜在三季度末管理规模524.86亿元,任职基金经理年限6.57年,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6.42%。
顶流看好这些投资方向
对于后续看好的投资方向,顶流基金经理在2022年三季报中表达了自己的判断。
展望四季度,葛兰在三季报中指出,宏观环境短期仍有不确定性,但行业面对相关不确定性扰动的准备也更加充分,预计四季度仍将是振荡恢复的趋势。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增长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新是行业成长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在有大量临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的背景下,创新药及器械都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此外,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且未得到充分满足,未来空间依然巨大。
谢治宇指出,中期看全A估值已较低,今年传统能源走强,而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等成长性行业估值接近历史底部位置。互联网监管政策边际再紧概率变小;能源危机对应的光伏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疫情反复但我国疫苗接种比例较高,消费、酒店长周期受损有修复需求;化工部分细分行业仍处创新周期;半导体虽受打压但必有应对举措,有希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VR、AR技术创新路径和消费者接受度还在观察;军工行业有持续增长预期。
从三季度市场的结构上看,刘格菘表示,除少数传统行业外,成长性行业普遍调整,可以说全球宏观环境的预期变化给市场定价的分母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进一步向历史低位靠近。从过去的经验看,分母端的冲击带来的资本市场调整,短期都会具有“超调”的特征。站在中长期看,当市场出现“超调”时,很多成长性行业的资产容易被错误定价,此时反而会带来更多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机会。
行业方面,刘格菘继续看好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产业聚集效应以及上下游体系的创新协同生态,是我们看好这个方向的基础,这种优势一旦建立,领先优势会不断扩大,护城河不断变宽,短期的市场波动不会改变我们的判断。”刘格菘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