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从数学老师到首位“白金”分析师,申万宏源赵金厚:农业逻辑转向成长、消费
来源:新财富作者:何倬2022-10-26 18:37
(原标题:30年,从数学老师到首位“白金”分析师,申万宏源赵金厚:农业逻辑转向成长、消费,数字农业空间超万亿)

上世纪90年代入行,从首批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到首位新财富白金分析师,拥有25年农林牧渔行业研究经历的赵金厚,依然坚守在证券研究一线,见证行业从股评式研究走向基本面、产业研究,从对内服务到市场化转型、服务全市场数十万亿资金的大跨越。不知不觉做了大半辈子分析师的他,快到退休年龄了,届时,他或成为中国首个在分析师岗位上为职业生涯圆满收官的从业者。

来源:新财富(ID:newfortune)

作者:何倬

原标题:《申万宏源赵金厚:30年,从数学老师到首位“白金”,以分析师身份见证行业变迁第一人》

1993年,具有10年教龄的赵金厚转战研究生考试,1997年,他一脚跨入金华信托证券管理总部(现浙商证券)研究所,成为国内早期的证券机构研究员,全家也随他搬迁至上海。1999年,其转入申银万国证券研发中心。从业25年来,赵金厚从农林牧渔行业研究起步,摸索公司、产业研究方法,一手搭建研究框架,学习海外研究模式,做盈利预测、模型分析,开启对外服务,并在与市场的交流和反馈中,持续修正和完善研究体系。2003-2009年,赵金厚连续7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农林牧渔行业第一名,成为这一评选史上首位白金分析师。

由于工作高强度、高压力,不少卖方分析师在经验丰富或年龄渐长后会寻求转入买方或后台,而赵金厚至今仍活跃在证券研究一线。一直坚持在同一家券商、同一个研究方向的他,见证了证券研究行业20多年的大变局。

01、十年教师,转战考研,一通电话改变职业轨迹

“快到退休年龄了”,赵金厚并不掩饰自己的年龄。

他在1997年跨入证券研究行业,同期入行的分析师,要么转管理,要么转买方,要么跳槽到其他行业,赵金厚是少有的做了大半辈子分析师的人。

与如今证券分析师普遍名校高学历,从毕业就入行不同,赵金厚并非衔金匙而生,一路红毯。

他生长于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的苏北地区,小学、初中都在村里的学校就读,高中才考到乡里的县属中学。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赵金厚是老师和乡邻眼中的“寒门贵子”,他也自认为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是定局。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为难。1982年,赵金厚参加高考,但总体成绩并不理想,填报的大学没录上,被调剂录取到盐城师专(现盐城师范学院)数学专业。但这已经是学校这届学生中当年唯一考取高校的学生了。

1985年,赵金厚毕业后被分配到盐城市射阳县黄海之滨的一所中学任教。在中国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之际,他走上高中讲台,成为一名数学老师。这一讲就是前后十年。期间,他教了6年高三毕业班,当上了数学教研组长,获得了中学一级教师职称。

教师这个职业虽然稳定,只不过,他心里仍不免遗憾。当年未曾考取大学的高中同学,后来纷纷到县城中学复读,并考进好大学。看到同学们后来居上,他常常想,如果自己再复读,或许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他萌发了继续深造的念头。1987年,赵金厚在职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专业(专升本),并于1990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风起云涌,赵金厚隐含于心的梦想再度泛起,他想看看更大、更精彩的世界。学习能力强的他认为,自己只有通过考学才能走出去。于是,1993年他又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幸运的是,一举便中,赵金厚考取了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考试科目包括高数、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数学相关科目,而这正是自己所学专业课程。

这个专业的主修课程包括生产管理学、工程经济学、运筹学、财务管理等,培养的目标更适合做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与金融并没有关系。但是,赵金厚所在的学院是经济管理学院,学校又位于全国金融中心上海,学院的学生们大多认为,学点经济金融知识是有必要的,赵金厚也通过选修课接触了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CPA考试。

1997年,研究生毕业的赵金厚开始找工作。此时,他已年过三十,且结婚生子。长期在教育系统工作的他,还是对“铁饭碗”心有留恋。所以,求职简历主要投向高校、重点中学、银行,以及宝钢、华为等知名企业。有过研究生会主席、中学教师工作经历的他,拿到了不少就业机会,例如来自宝钢投资管理处、众多高校(含军校)、政府部门等机构的岗位。考虑到住房、小孩读书等问题,他打算接受上海交大附中提供的工作机会。

一通电话改变了赵金厚的命运轨迹。

他清楚地记得,1997年春节后的一天,他正准备下午去上海交大附中签订就业协议,宿管阿姨却喊他接电话。赵金厚急忙下楼,电话另一头是室友李雪峰。

1997年恰逢中国证券市场蓬勃发展之际,李雪峰在读研期间参加过导师有关证券市场指数的课题研究,对金融行业尤其是证券行业情有独钟,他早早就拿到了申银万国证券研发中心的入职通知书,到上海市常熟路171号上班去了。

李雪峰说:“你先别签协议,金华信托公司证券管理总部研究所在招行业研究员,你去试试。”

原来,金华信托上海证券管理总部研究所的窦学海老师刚好去拜访李雪峰,李雪峰打听到此招聘信息。当天下午,赵金厚即前往金华信托应聘。受到时任总经理助理、研究所所长李康认可,赵金厚顺利入职,进入了证券行业。

每每回想当年的机缘巧合,赵金厚至今对两位职业引路人心怀感恩。

02、从股评到对外服务,见证证券研究行业大变局

赵金厚坦言,教师和分析师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从专业角度讲,教师可以通过日积月累装满自己所教学科的“一桶水”,可以给学生肯定的答案,且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可以成为所教学科的专家。

而分析师每天面对变幻难测的交易市场,需要了解的知识和信息特别多,即使经过苦心研究和实地调研,所得结论也不一定能让投资者获得收益。每个投资者对行业和公司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证券市场并不存在权威专家,都是“三天不练手生”。

从社会接触面讲,教师每天都是与自己熟悉的学生交流,而分析师则需要与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投资者等各类人士交流。

鉴于证券行业的薪资待遇、发展前景,赵金厚的选择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家人都随他一起迁调到上海。

赵金厚笑称,入行之前,自己从未接触过任何金融投资,又不是金融科班出身,连涨跌停板的概念都不懂,加之一直听到股市上有人暴富、跳楼之类的传说,觉得证券是一个刺激而神秘的行业。对证券分析师的概念,停留在电视、电台、报纸上“指点江山”的各类股评家。

加入金华信托之后的赵金厚,对金融行业、证券分析师有了新的认识。

当时,行业中生产的研报大多是宏观经济报告和股评,随着股市走牛,一批富有远见的证券公司纷纷建立研发中心,招聘研究员,并将研究拓展至行业、公司研究领域。金华信托也是其一。

初来乍到的赵金厚在试用期被安排到营业部,熟悉开户、资金、交割、打单等业务,一两个月后,被分配做轻工行业研究员。当时,公司会对研究员进行培训,邀请各类专家、上市公司负责人以及知名股评家讲授相关知识,也让研究员参加调研、写报告。

“当时我们叫研究员,还不叫分析师,而且研究员也比较少。现在证券研究行业服务的主体公募,那时还没成立,所以研究更多地是配合投行做项目、资本运作方案、陪同调研,给政府、企业做财务顾问等。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研究报告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研究分析报告,只是简单地跟踪,蜻蜓点水,更多地是从产业的角度研究行业、公司,而不是从投资的角度去研究,主要聚焦在过去,对政策、行业、公司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对上市公司的跟踪研究不紧密、缺乏连续性。”

1998年是中国证券研究发展史上有颇有意义的一年,年内的两件大事成为决定证券研究行业规范化、市场化发展的分水岭。

一是《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于1998年4月正式实施,开始了对分析师的执业资格认定。各机构从事股票分析工作的人员开始了首批证券分析师资格申报。因为需要提供相关研究报告等材料,很多当年非常知名的“股评家”,因没有发布过多少正规的研究报告,未能获得首批证券咨询资格证书。其后,分析师从业资格认定需要考试,一大批活跃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的股评家并未获得“执业资格”,社会大众自此开始认识到媒体“股评家”与持牌“分析师”的区别。

二是继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之后,1998年3月27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两只封闭式基金,中国首批公募基金成立。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成果有了外部市场需求,证券研究行业开始探索通过服务基金公司实现价值变现,从而彻底改变过去在证券公司内部“成本中心”的定位。

身在金融市场最前线的赵金厚,对证券研究行业的变化或多或少也有感知。

虽然1998年下半年,受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内陆洪灾等影响,上证指数震荡下跌,证券市场整体低迷,但证券研究行业开始扩张。当年年底,李雪峰将申银万国证券研发中心招聘研究员的消息告诉了赵金厚。在赵金厚看来,申银万国作为大公司会更稳定一点,且离他的办公地点只有几百米距离,便去应聘了。

1999年,赵金厚入职申银万国证券研发中心,因原研发中心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张晖去了公募基金,留下了岗位空缺,赵金厚便被安排去研究农林牧渔行业。他当时没有想到,这一做就是23年。

03、搭建农林牧渔研究框架,成为首批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2000年左右是证券研究行业大繁荣的开端,以当时的申银万国、华夏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为代表的证券研究机构已积极开启市场化转型之路。公募基金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分析的需求,完全改变了分析师的工作模式。公募基金更加注重对行业、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讲究推荐逻辑和持续跟踪,需要对未来趋势进行前瞻性判断,倒逼证券分析师开启研究转型。

换赛道的赵金厚,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开始重新搭建农林牧渔研究框架。他从最开始主要写股评、资本研究报告等,慢慢转向对行业、公司的未来研究判断,并注重与客户交流,学习海外的研究报告,从投资的角度诊断公司的投资价值,做盈利预测、模型分析等。

不到5年的时间里,赵金厚的研究从公司延伸到行业、产业链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研究框架。

赵金厚总结,农林牧渔有显著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征。首先,它是自然资源依赖型,无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需要土地、水域等自然资源。改革开放后,耕地、林地、水面等基本都承包或划拨给相关分散主体,农业企业要想扩大生产规模,土地获取或归集成为难题,这体现为企业生产规模的成长性制约,土地流转的价格也不断走高,这也是农业公司不容易长大的原因。

其次,农林牧渔较其他行业最明显的不确定性,在于其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过程是开放的,洪涝、干旱、高温、低温、虫灾、疫情等均可造成重大影响,这类自然灾害难以准确预测和防控,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使得前期生产资料的刚性投入与实际产量不能完全匹配,不仅需要“人努力”,还要“天帮忙”。同时,农产品储备期短,价格又有明显的季节性,近年来波动也不断加大,这导致农业上市公司业绩波动大。

基于多年的分析实践,赵金厚逐步理解了农林牧渔行业的投资逻辑,他将农业的子行业按投资逻辑进行了分类:一是周期类行业,包括生猪养殖、肉鸡养殖、种植业等;二是制造类行业,包括饲料业(宠物食品)、畜禽加工等;三是科技类行业,包括兽药与动物疫苗、种子等;四是消费类行业,包括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等。他通过不断梳理每个子行业的投资逻辑及代表性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制作了分析逻辑框架图,并据此提出研究观点。

完备的研究体系,令赵金厚成为当时研究农林牧渔板块最成熟的分析师,并且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03年的一天下午,赵金厚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告知,他被评为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还大致问了下我的身材尺寸,说要穿上衣服拍照登杂志。我当时既惊喜又疑惑,获奖总归是好事,但也怕打电话的是社会上的一些骗子,比如推销衣服的。后来碰到化工分析师李晨,他很兴奋,说自己也接到电话,申万有好几个分析师都上榜了,也就打消了我的疑虑”。

赵金厚接到的电话,来自新财富。这一年,新财富开启了中国本土第一份市场化分析师评选活动,为证券分析师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来自机构客户的评价视角。当年度,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首次突破100只,有77位基金经理参与了首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的投票,评选出了26个行业的最佳分析师,其中,赵金厚、张顺太、李晨、李勇军、干迎等来自申银万国的分析师拿下了6个研究领域的第一名。

“后来,新财富的摄影师到上海给当地的上榜老师拍照,我们穿着带‘新财富最佳分析师’LOGO的衣服登上了杂志。杂志上市后,不只业界一阵兴奋,一些朋友也打电话给我,说在机场摆放的杂志上看到我的照片了。第一次上杂志,我觉得很兴奋,其他上榜分析师也都很惊喜。”

04、首个白金分析师

获得市场认可的后续,远不止于在杂志上露面,更多反映在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上。

“说实话,当时农林牧渔在证券市场属于小市值行业,总市值占比不到1%,大公司、好公司不多,机构投资者关注度也不是很高,工作实绩贡献和成就感要差些。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是按行业划分的,拉平了行业差异,从市场化角度提供了一个工作成绩评价,侧面佐证了个人的工作努力。随着评选影响力越来越大,自己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客户、上市公司重视程度也不断上升,自己在服务安排、公司调研等方面要顺利多了。”赵金厚认为,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有效地引导了证券分析师的职业定位,对中国证券研究行业的转型和价值提升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由于客户的考评权重大幅提升,证券分析师不仅要做好研究,更需要将研究成果有效传达给客户,为客户的投资实战提供支持。赵金厚对行业投资逻辑的梳理,也是基于市场的持续反馈,从而不断学习、犯错、修正、总结,进而提升进化的。

众所周知,农业上市公司容易“踩雷”,赵金厚认为,这很多时候是因为分析师对农业的特点重视不够。例如,早期从事农业上市公司分析,更多要从公司业绩增长、估值水平考虑,2004年生猪价格因蓝耳病疫情爆发而大幅波动,以及雏鹰农牧上市后猪价与股价走势分化,让他逐步体会到,市场对周期性行业与消费品行业的不同投资逻辑。

而有些时候,对农林牧渔相关机会把握不住,则可能是对行业变迁趋势没有细细考量。赵金厚表示,要将农林牧渔行业的发展,放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去看,自上而下地从产业链角度看子行业变迁。

例如,2012年3月,中信证券发布了《海参养殖行业专题报告——技术突破将推动海参供给快速增长》的重磅研究报告,认为“育种与养殖技术获得突破”“海参养殖区域扩大和养殖模式增加”“海参产量持续增加”,给予行业“中性”评级。当时市场普遍看好海参供给“资源稀缺”,一时引发业内关于海参价格走势研判的大讨论,海参股也因此出现了大幅波动。不少行内人认为,中信证券毛长青、施亮两位分析师能前瞻性预判行业变局,并敢于明确发声,其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值得学习。此事也提示大家,应该重新审视和重视农业科技进步与应用对行业变迁的多重影响。

再以动物疫苗行业为例,作为服务于养殖业的子行业,下游养殖业规模化必然对动物疫苗行业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适应养殖业变迁趋势的企业或产品,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赵金厚至今记忆深刻,2012年底,他长期跟踪的一家公司,在主导产品口蹄疫疫苗的生产、营销中,正在做一些行业性的创新:作为国内首家采用悬浮培养工艺生产的高质量口蹄疫疫苗,通过给规模化养殖场定制生产,销售规模可能迎来突破性进展。随后,赵金厚和同事一起飞赴呼和浩特实地调研,深入工厂,仔细测算,并作趋势性分析: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客观上需要高质量疫苗,愿意并有能力采购高质量、高价格疫苗。公司产品适应行业变化趋势,未来可期。随后,赵金厚推出了相关报告。在之后的几年里,公司高端定制疫苗销售规模确实快速增长,股价也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

赵金厚曾连续12年、14次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其中7次获得农林牧渔行业第一名,2次获得食品饮料行业第一名。2010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首设白金分析师荣誉,奖励连续7届获得第一名的分析师,赵金厚成为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史上第一位白金分析师。

05、第一个做了大半辈子分析师的人

直到现在,赵金厚依然是活跃在一线的证券分析师,日常工作和同事一样,大部分时间与团队成员一起进行行业跟踪、研判、路演、公司调研;撰写相关行业/公司报告、投资策略报告;安排路演、交流等客户服务活动;承接总公司相关部门项目需求,如企业战略规划、产业调研与产业分析等。此外,他还担任消费品部门负责人,承担部门研究策划、行政管理职责,这项工作大概占了他工作时间的三成。

赵金厚认为,证券研究并不枯燥,每天都有公司、行业的信息在更新,三天不看就说不出新东西来了,一段时间不和公司联系也是不行的。“时代在进步,各行业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像农业经济也会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微观上,各子行业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管理、财务等也会发生变化。”

即使有这么多年的研究经验了,和刚入行对比,赵金厚也没有觉得更轻松,不过当前他的压力更多来自客户服务方面,有时候赶时间,他也会熬夜。另一方面,赵金厚表示,自己年纪确实大了,交流有一些代沟,而且,“由于年龄、资历差距,自己与年轻基金经理交流很难像与同辈那样自然”。

他总结证券分析师至少要具备三大能力。第一,扎实的专业知识。证券分析师属于专业人士,靠专业吃饭,写出的报告和逻辑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水准。第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证券分析师要“能说会写”,还要有主动服务意识和行动,其工作量繁重,需要健康的体魄支撑。第三,强大的承压能力。分析师的研究成果很快会得到市场的验证和客户的反馈,市场化的考核压力肯定要比按部就班的工作压力大,同业竞争的压力也日益增大,一定的承压能力是必要的。

近年来,市场对证券分析师的要求还在提高。以注册制为例,赵金厚认为,注册制意味着上市公司发行定价更多由市场决定,如何准确评估公司内在价值之“锚”,就显得十分重要。分析师要研究好公司基本面,必然要进行产业、区域经济研究,更多从一级市场的角度去挖掘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其实这也是证券分析师份内的事,要想做好,压力肯定大的”。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辅助手段,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证券研究,令其趋于科技化、数据化、平台化。赵金厚认为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研究效率,自己也在用这些工具。“现在很多数据平台的数据库非常专业、全面,并提供各种操作工具,使用也十分方便。过去需要到图书馆查阅的历史性资料,现在都可以快捷下载到电脑。很多数据平台已经成为研究必备工具了,但数据不能代替研究,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解析,所得结论也不完全一致,这也是分析师的价值所在。”

某种程度上,分析师更像是一个依靠经验积累,让自身护城河越来越高的职业。但当被问到,在国内,证券分析师是否可以做一辈子,像老中医一样“越老越值钱”时,赵金厚回答“当前阶段国内的证券分析师行业还不能完全摆脱吃‘青春饭’的特质,但在国外是挺常见的”。

赵金厚解释,证券分析是一个实战性工作,时效性特别强,现在又是“信息爆炸”时代,每天要关注大量的行业、公司变化信息,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回应,竞争迫使卖方分析师始终处于“激情状态”。大量的案头分析报告撰写,频繁的行业、公司调研与沟通,海量的客户服务等,时常还需要做些行业变迁趋势、公司内在变化的深度思考和总结,要想都做好,工作量巨大。

“而人的精力和体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肯定做不过年轻人,久而久之,年纪大的研究员客户派点、工作绩效都会下降,其所任职的商业化机构自然难以容忍。到一定时期,证券分析师也会自己谋求转型,不太可能一辈子从事卖方分析师职业。”

“在国外是常见的。”赵金厚曾经去和美国、日本的同行交流过,他发现国外的分析师是有分工的、层次的,从业5年以下的分析师没有资格和客户交流。国外都是团队作战,首席研究员不会被下面的研究员替换,资深的分析师主要从宏观、思维、逻辑上奠定基础,具体的公司则由下属的研究员负责。

赵金厚认为,自己能做这么长的卖方分析师是个例。其可行性主要源自两点:一是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分析师这一职业的工作内容和价值体现,时间越长,积累越多,对行业、公司基本面会更熟悉,如果“内卷”压力小一些,那就更好了;二是职业选择比较保守,看重职业的稳定性,珍惜申万宏源这样的大机构,早年也有不少机会转型,但权衡再三还是未动;三是申万宏源研究所历来强调“百年团队”的企业文化,注重“传承”理念。历任领导对老分析师还是比较尊重和包容的。“基于长期的工作贡献,公司尊重个人意愿,可以一直做到现在,这或许并不是所有研究机构都能做到的”。

不可否认的是,证券研究行业“资历优势”的特征在实业界或上市公司沟通方面还是有所体现的。赵金厚发现,当前自己在跟投行项目和上市公司交流时,颇受对方认可,这是刚入行的年轻分析师难以做到的。

赵金厚认为,未来,证券研究行业势必将更加市场化、国际化,证券分析师在资本市场的分工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勤奋、专业、客观等,是分析师需要一直坚守的品质。

对话赵金厚:农业投资逻辑逐步从“主题、周期”到“成长、消费”

新财富:您说过,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型的浪潮中,正在孕育一批成长型大企业,导致农业投资逐步由“主题、周期”,向“成长、消费”转型。具体逻辑是怎样的?

赵金厚:农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城镇化持续推进,农业从业人口持续减少,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快速推进。

中国农业肩负14亿人口吃饭保障重任,产业体量巨大,龙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高,足以支持其长期发展。比如,生猪养殖业的市场规模高达1万多亿元,龙头公司可以从年出栏几百头到1000万头、3000万头、5000万头、1亿头,体现良好的成长性。美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公司年出栏量只有3000万头左右,尽管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了,但市场空间的“天花板”不高。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产业链相对割裂,如肉鸡养殖业,有父母代雏鸡繁育、商品代雏鸡繁育、商品肉鸡养殖、肉鸡宰杀/分割、鸡肉加工等诸多环节,不同企业处于产业链较短的不同环节,业绩稳定性差。目前,更多的企业进行了上下纵向延伸,从过去的原料或中间产品供应商转为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品牌产品供应商,消费品属性增强。

这些行业/公司的变化,客观上会改变投资者的投资逻辑,大家会慢慢地把农业公司当成食品类或消费品公司。农业公司的投资逻辑逐步从“主题、周期”到“成长、消费”。

新财富:近年来来,海外疫情防控政策变化,一度引发对国内农产品进口供需冲击的讨论。如何增加国内农产品供应能力,减少对外依存度?

赵金厚:农业竞争本质上是资源禀赋和科技水平的竞争,中国在耕地资源、农业科技应用方面并不占优势,农产品进口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大豆,进口大豆“质优价廉”,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80%,猪、鸡、牛等原种也基本从国外引进。海外疫情政策的变化,并不会对国内农产品供给形成压力。事实上,有些品种国际价格优势已不显著。2022年中国继续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加强“农田非粮化”整治,鼓励增加大豆、油菜种植面积等,可以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新财富: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近年,农业数字化转型成了新的政策热点。您认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空间有多大,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如何挖掘相关投资机会?

赵金厚: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并提出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预期达到15%,年均增速10.8%。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如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等;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种植业信息化、畜牧业智能化、渔业智慧化、种业数字化等。实现数字化农业,会大幅提高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的科技应用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真正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数字农业市场空间有多大?按农业增加值15%的预期性指标测算,数字农业增加值可达1.24万亿元。农林牧渔行业是数字化成果和产品的应用性领域。提高数字化产品的行业应该是直接受益者,更值得关注。

新财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于2022年5月10日发布,规划指出,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有序发展生物育种技术,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国内生物育种技术及商业化情况?您对此有何预期?这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赵金厚:种业是农业科技载体,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振兴种业的规划、行动方案。当然,种业也是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生物育种等领域产业化应用”,“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这都是非常明确的政策方向,预示着粮食等转基因育种的市场化推进、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创新等重大行业变化。

关于转基因育种,2021年国家全面系统修订、颁布了有关涉及转基因育种、推广的法律、法规,明确了转基因品种获得审定的相关流程。可以说,有关转基因玉米种子推广的法规已经准备完备。同时,大北农生物、杭州瑞丰、中种集团等已获得转基因玉米性状安全证书,并选择了部分已审品种进行了转基因品种(转化体)区域试验。我们预计,转基因玉米种植推广的脚步越来越近。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则是中国种业科研与生产体系的重构,是中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中国种业企业总体上尚属“小散弱”,特别是育种环节,种质资源管理分散、封闭,科研机构、种业企业各自均进行育种和商业化推广。未来或建立国家统一的种质资源管理平台、测试实验平台、基础研发平台,前期研发更多地由国家提供,商业化推广则以种子企业为主,利益分配更加市场化。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龙头企业发展机会更多。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新财富杂志

《新财富》杂志于2001年3月创刊,专注资本市场深耕细作,“最佳分析师”“金牌董秘”“500创富榜”“最佳上市公司”“最佳投行”等权威专业评选和《德隆系》《明天帝国》《收割者》等经典研究案例影响深远。

新财富杂志社旗下主要新媒体平台包括:新财富杂志微博、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新财富杂志视频号。

地址:深圳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皇岗路5001号深业上城T1栋59楼

媒体合作与新闻职业操守举报
邮箱:xcf@stcn.com
微信:xincaifuzazhi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