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是否已经见顶?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木木2022-06-09 01:54



【缘木求鱼】

欧洲地缘政治危机没有根本性的缓解,其推动油价走高的动力就不会减弱、消失。


美国5月份CPI数据将于北京时间6月10日晚上公布。依照惯例,数据发布前,市场上“猜猜看”的不少,有说增长8.2%的,也有说与上月持平、增长8.3%的,还有说增长8.4%的,而且每个数据背后的支撑似乎也都格外强。

这些数据虽然都维持在“恐怖”的8%以上,但与美国3月份破40年记录的“8.5%”相比,给人的心理感受明显要好许多。毕竟,CPI数据能连续两个月低于8.5%,似乎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有人据此认为美国3月份的CPI“记录”是峰顶,倒也可以理解。不过,无论是本着历史经验揣测,还是按照事物内在逻辑推衍,加息、缩表刚开始,别的手段还没上,通胀就吓得从山顶滚下来,实在有点儿不可能;即使美国的CPI不再二次冲高,对其在高位盘桓也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美国CPI快速冲上高位,一个公认的重要助力因素就是,在外部政策支持下,消费者集中“强力”消费,导致供给相对不足,助推了价格的快速上涨。随着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变,随着消费热潮的自然(或被动)消退,这一因素对价格上涨的支持力度亦将随之减弱。不过,有人据此认为通胀形势逐步缓和,显然还是太乐观了。另外一些作用于通胀的重要因素,目前还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在这些因素持续作用下,美国的通胀形势,恐难有快速改善的机会。

一个重要助力因素就是油价的上涨。推动本轮油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动力,无疑源自欧洲地缘政治危机。危机没有根本性的缓解,其推动油价走高的动力就不会减弱、消失;哪怕出现一丝危机缓解的希望呢,也有助于市场油价的走稳、回落。但遗憾的是,从目前国际形势看,危机根本性的缓解、甚至缓解的希望,人们还无法看到。

如此判断,跟悲观没什么关系,不过是现实形势下自然得出的结论。如果为了缓解油价上涨动力,不惜与制裁多年的一些国家“暗通款曲”、向来不喜欢的国家也准备去访问一下,背后要传达的意思于是就格外清楚,即欧洲的“事儿”还没完,甚至连完结的前景也一丝看不到。否则,但凡有一丝可以转圜的余地,也用不着忍痛付出那么多的宝贵“筹码”。

还可以肯定的是,如此取舍,仍很难说会有什么实际作用。很难相信这些一向被美国轻视的国家会全力配合,即使看在钱的份儿上,人家决定做个“顺水人情”,但“扭捏”一番也是此时此刻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至于时间的长短,恐怕也没人说得清。综合而言,油价的推力,很难从目前的水平上有所消减,甚至再“加把油儿”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高油价的“煎熬”恐怕还得忍受着。这种“煎熬”,不惟美国人要忍受,全世界都要忍受,通胀的压力于是就会更沉重、更难熬。

另一个重要助力因素就是“贸易战”背景下的所谓供应链“重塑”。姑且不论能否重塑、能否顺利重塑、以及重塑出的供应链是否够合格,单就重塑本身而言,也需要足够长时间。谁都知道,“远水难解近渴”。谁都知道的事情,还要一门心思地认真做,能得出的唯一结论,恐怕就是渴得还不够厉害,还有闲情逸致临渴掘井。

这一点,从另一个方面也能看出来。要不要取消对从中国进口的一些商品加征的关税,目前还在拜登总统的决策圈子里争来吵去,争吵的双方,好像还很势均力敌,这直接传达给外界的信息就是,这件事一时半会儿很难争吵出一个结果。当然,旁观者能由此轻松得出的另一个结论就是,屋子里通胀这把火烧得还不算太厉害。从这个角度观察,这个助力通胀发展的重要因素,恐怕还得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仅从这些方面观察,美国通胀被有效控制并逐步缓解(哪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缓解过程),前景实在不太乐观。如果真的想让人乐观起来的话,一些简洁、有效的动作肯定早就动起来了。没有这些动作的配合,单纯地加息、缩表,虽然也会最终起作用,但造成的连带伤害恐怕会让许多人受不了。而这也是最让人对通胀前景不乐观之处。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在本专栏版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