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鼠缘未了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筱燕2021-09-02 09:22

今年夏天,院子里来了一只淘气的小松鼠,它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眨眼就蹿上了房顶,沿着房檐走鼠步。它是打算在房顶上做窝?还是要伺机登堂入室?

小动物进家的故事,在多伦多时有听闻。新冠疫情暴发的这一年多,最幽默的故事主角是一只小浣熊,它顺着一户人家的烟囱爬进了屋,却被壁炉的护栏卡住了。人熊四目相对,隔栏相望,场面爆笑——屋主却笑不出来,要把小浣熊请出去,至少要花好几百刀请专家前来助阵。

松鼠在多伦多随处可见,更是趣事一箩筐。

一个朋友很享受种菜的乐趣,种了不少瓜果蔬菜,她已习惯了和松鼠分菜吃,“松鼠跑来吃掉一半,剩下的一半我们自己吃”。分菜我不介意,和松鼠共享后院也没问题,我不能接受的是,它不守鼠份,竟然有“二次置业”的想法!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的后院有棵松树,树上住着松鼠一家。因为房子老,房顶和天花板之间的保温棉层又薄,冬天不聚热,还很费暖气,我便请了专业的喷棉师傅来。重新喷棉后的屋顶夹层暖和多了,住在树上的松鼠一家有了“非份之想”,便从屋顶一处失修的檐缝进入,在保温棉层安顿了下来。

有时,我听到屋顶传来“悉悉索索”声,心下狐疑,会不会是什么小动物?又无从确定。直到有一天,一位邻居冒雨前来相告,她亲眼看到松鼠从我们的屋檐一角钻入,不再出来,她断定松鼠进屋了,建议马上请捕鼠公司来处理。她说,松鼠一旦入屋,繁衍生息,很快就会是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可能多达二十几只!

我头皮发麻,抄起电话找捕鼠公司,火速求援。捕鼠公司称,上门费用约400刀,修补费用另算。他们的作业方法是先人工把松鼠赶出去,然后检视屋顶、根据情况制定修补方案。

我先生一听捕鼠公司的做法,架起梯子就上了房顶,检视一番后下来说,房顶状况还可以,只有一角屋檐的木头烂了,给了松鼠可趁之机。他认为没必要找捕鼠公司,周末请朋友来帮下忙,他完全可以搞定。

周末的下午,我先生带着朋友钻进了保温棉层,里面没有光亮,要打开手电筒照明,空间也很局促,低矮的地方人站不直,要趴在天花板上,匍匐着前进。他们每人手持一根短棍,敲击天花层,造出声势以吓跑松鼠。一方面是赶鼠,另一方面也是防身,被逼急了的松鼠或许会窜到人脸上。

到了晚上,请来帮忙的朋友吃火锅。人散后,先生告诉我,他们一开始没听到任何动静,快到屋角时才有“叽叽”的声音传来,是一只尾巴还没长毛的小松鼠。没见到松鼠爸爸和妈妈,估计人一上天花板,它俩先跑了。小松鼠一见有人,也从屋檐一角蹿了出去,却站在房顶上不肯离开,大概很舍不得它的“家”。“我喷了防鼠喷剂,又用铁皮钉好了屋檐角,断了松鼠的入屋通道,应该没事了。”先生说。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两天后的早上,一只大松鼠跳到了我家窗台上,流连甚久,似乎在寻找或等待什么。到了午饭时间,抽油烟机的管道里传来了“叽叽”声!剪开抽油烟机的管道后发现,一只小松鼠被困其中!我先生把它带到后院,弄了个小纸箱子、放了几片苹果让它吃。当天晚上,一只大松鼠来了,带走了小松鼠。

故事的真正结局是,一个星期之后,抽油烟机的管道里再次传来“叽叽”声!我先生再次剪开了管道,这次抓到了两只小松鼠!他分析认为,松鼠爸爸和妈妈一共生了四只小松鼠,周末只赶跑了其中一只,有三只藏在角落里没被发现,后来由于又饿又渴,而全屋已没有能出去的通道,只有抽油烟机处的亮光和空气显示着一线生机,它们才先后聚集到了这里。

他的分析对不对?还有没有落跑的小松鼠,藏在硕大的保温层的某个角落?直到搬离那个社区,我也不知道正确答案。

这只爱在我家房檐上散步的小松鼠,让我瞬间想起了从前。我仰头只看到它蓬松的大尾巴,悠然晃动着,似乎提醒我:故事的尾巴还很长,完不了。

(作者系旅居加拿大华人作家)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