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海南文昌参加第二届(2020)中国自贸智库论坛,吃完中饭,我和同事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乘车前往宋氏祖居参观。
宋氏祖居及宋庆龄陈列馆,位于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前者的修复和后者的新建,是在1985年。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1861年在这里出生,其时姓韩,名教准,因家境贫寒,9岁时到印尼的爪哇当学徒。12岁时,他跟随堂舅先后移民古巴和美国谋生,被堂舅收为养子,改姓宋,名耀如。后入读神学院,毕业后回到上海,因从事印刷业,兼做进口机械代理商,一跃成为上海滩著名的买办商人。他成年婚后,生育了3男3女,都取宋姓,即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宋氏姐弟六人,均为我国现代史上著名人物,宋庆龄与宋美龄更堪称人中龙凤、巾帼中的豪杰。
从宋耀如童年出国打工,到被收养改姓的经历,不难窥见其家境在当年的困顿。从宋耀如开始的开花散叶,到宋氏姐弟六人的名垂史册,百余年的风云历程,实肇始于宋耀如从文昌出发的那一刻,假如他不迈出这一步,人世间就只有韩教准,没有宋耀如,文昌多了一个辛劳地活着的农夫或渔民,现代史的大舞台上,则会少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大商人与革命家,也就少了根在文昌的一个穷乡僻壤里的一门望族。有了那一刻,他跨过海峡,走出国门,跨过大洋,履及印尼、古巴和美国,又回到上海,由农家小子跻身成功的商人群,更成长为散财取义的革命先驱,将自己20多年苦心经商所积累的五六十万两白银的大部分捐出,积极协助孙中山筹建兴中会和同盟会,走出了独特的人生路。先知先行者总是在背井离乡后,才可以真正成长为先知先行者的,他再次印证了此理。
得益于他走出文昌的移民与经商,宋氏姐弟六人均在上海出生。宋耀如深受现代教育之巨大恩惠,故十分重视自己子女们的教育,不分男女,将这姐弟六人全送到美国留学。宋氏祖居所挂的各人学历显示,担任过孙中山英文秘书的宋蔼龄,就读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其后,宋庆龄、宋美龄也就读于该学院,分获文学学士学位;宋子文是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宋子良和宋子安,分别就读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哈佛大学。宋氏姐弟们领受过欧风美雨的这些学历和学位,即使放在今天,都堪称一流,何况是在百年前风雨如晦、文盲盈野的中国,更是难能可贵。
优秀的现代教育,确实有春风化雨乃至点石成金的神奇功效,这从宋氏祖居陈列的众多老照片里,是不难看到的。作为观者,一幅宋氏三姐妹在民国年间的黑白合照,让我惊艳,她们穿着中式锦缎华服,脚蹬时髦的尖头女鞋,妆容精致更显雍容与华贵,尤其是她们脸庞的那种安然又定然的面相,秀外慧中,洋溢着大家闺秀加名媛的风范,丝毫不亚于今天白骨精(白领、骨干与精英)们中的佼佼者,看一眼,自难忘。再看宋氏三姐妹在一起的多张照片,往往姿态各异,神采却又每每和谐活泼,不呆板,自然又自在,是我对她们的总体印象。
宋氏家族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面,从地理上看,他们远离土地意义的家乡,乃至近乎没啥关系了——宋氏三姐妹就没有回过文昌老家。宋氏家族从宋耀如开始,移民离开文昌,日久他乡是故乡,心安之处即我乡,心中保有的根的意识,是家乡的,更扩充为蕴涵中国传统又不排斥世界文明的,作为现代移民的先驱,他们有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还不乏世界公民的视野与见识,一如文昌的小溪小河之水,终汇入浩瀚的太平洋,五洋皆相通。
宋氏祖居,是邓小平先生题写的,他这是给一个自己没有到访过的祖居题匾,其中追怀的心情可想而知,深深地寄寓着一种慎终思远的情怀。
我悄悄地来,走进了宋氏祖居,在百年历史风云中作了一次历史与思想之旅,确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