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并购重组市场迎来政策利好。
近日,北京发布《关于助力并购重组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并购重组激活首都资本市场活力,加快产业整合升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进首都经济发展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指出,《意见》强化首都“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坚持并购重组是市场化交易的定位,尊重市场主体自主决策权,不确定规模和数量等目标,不干预微观主体决策,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协调行业组织搭建并购重组平台,并密切关注非理性因素和违法违规行为,切实防范风险。
聚焦首都功能定位靶向发力
《意见》鼓励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鼓励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开展并购重组,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合成生物、量子信息、区块链和先进计算、低空技术、商业航天、6G等北京市重点产业领域,推动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农业提质升级,构建首都现代化产业体系。
同时,鼓励通过并购重组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意见》鼓励引导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立足主业,发挥产业链链主功能,整合同行业或上下游资产,成长为千亿级市值、万亿级市值的企业。鼓励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加大资源整合,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减少“内卷式”竞争。支持私募投资基金等经营主体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并且,鼓励规范开展跨行业、跨区域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支持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在全国乃至全球并购优质项目。健全投融资服务机制,支持京津冀上市公司围绕“六链五群”,跨区域开展并购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提升上市公司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北京地区的并购重组就呈现出活跃的态势。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至2025年7月末,北京上市公司共披露牌照类重大资产重组计划18单,整体呈现回暖态势。
尤其是,北京地区本轮并购重组浪潮直指“新质生产力”核心,存量资产向高附加值领域集中,产业升级加速。上述18单收购类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有16单属于有助于上市公司主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链整合的产业并购,占比约九成,剩余2单为基于转型升级的股东注资类跨界并购。另外,15单交易涉及TMT行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本轮并购重组具有产业升级加速器、科技突围新路径和政策效应凸显三重战略意义。一是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打破低效竞争,提升行业集中度与供应链韧性。二是针对“卡脖子”领域,并购成为快速获取核心技术的捷径。三是“并购六条”简化审批流程、放宽未盈利资产收购限制,形成“政策红利+资本杠杆”的双重催化。
政府、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
《意见》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让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
一方面,坚持市场主导,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意见》要求,公平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要,自主决策、依法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建设。吸引重点产业并购重组项目落地北京市,打造“北京服务”品牌,根据不同所有制的经营主体特点、需求,高效提供特色化落地服务。服务支持央企上市公司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支持市属国有上市公司简化并购重组内部决策流程,提升效率,因不可抗力导致企业并购重组项目未达到预期的,予以尽职合规免责。
在资本市场层面,《意见》明确,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收购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服务支持民营上市公司规范开展并购重组,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持拟上市企业自主选择通过IPO或并购重组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能力。支持北京市证券公司整合资源,形成财务顾问业务特色和影响力,依规为并购重组参与者创新设计交易条款,发挥交易撮合作用,积极促成并购重组交易。鼓励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归位尽责。
另一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助力提升交易效率与效果。建立重点并购重组标的项目清单。结合专精特新企业、优质私募基金投资企业等上市后备企业发展需要,建立重点标的项目清单。加强项目清单的管理与维护,实时动态更新信息,确保时效性与准确性,提升项目质量。支持组建并购重组服务平台。支持北京上市公司协会、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北京基金业协会等,联合其他社会组织、专业中介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等主体,共同建设具有非盈利属性的并购重组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线上实现信息公开化、可视化、生动化,线下定期组织上市公司与标的企业精准对接,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需求挖掘、撮合交易等全方位服务。根据交易各方实际需求,协助做好重要并购重组交易完成后的资源整合,跟踪评估整合效果,对成功落地北京市的重点产业项目加强配套服务及保障。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提升并购重组效率效果的关键。”业内人士指出,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其核心逻辑已从“做大蛋糕”转向“做好蛋糕”,通过科技突破、产业链协同与政策引导,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制度土壤与实践路径。
防范风险为重关注非理性因素和违法违规行为
《意见》依法加强并购重组监管。引导交易各方严格履行信息披露等法定义务,依法开展事前、事中监管,提高监管包容度,强化事后监管,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健全并购重组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方面,《意见》明确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并购市场非理性因素发展情况,增强监管沟通和引导服务,及时上报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发挥府院联动作用,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衔接机制,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加强与并购重组相关的合规、安全审查。优化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规范对资产定价和交易环节的监督约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指导交易各方做好反垄断、跨境投资等合规、安全审查。
田利辉指出,“活跃性”和“规范性”需要平衡发展,不能顾此失彼,为未来整合和市场留下隐患。在监管的平衡木上,一端是鼓励与包容,发挥并购重组作为企业外延式发展的作用,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另一端是防范可能出现的违规、乱象或风险,包括收入稳定性、业绩承诺可靠性、估值合理性等都是并购重组运作中,上市公司需要给市场明确的“必答题”。
另外,《意见》还在注重系统建设,打造一流生态体系方面进行了部署。
总体来看,包括营造便利并购重组的营商环境。采取有效政策措施,解决妨碍交易的制度性问题。简化行政审批或备案程序,加快审核速度。用好重点领域的跨境并购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备案机制,便利上市公司并购境外优质资产。发挥证券交易场所并购重组主阵地作用,支持京沪深证券交易所在京协调发展。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发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优势,成为中小企业并购重组交易首选地,逐步做大影响力。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化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并购重组改革,增强“大盘蓝筹”“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鼓励优质上市公司、各类投资主体单独或联合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和运营并购基金。支持并购基金与八只市级政府投资基金联动,鼓励并购基金对八只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所投项目的接续支持,形成协同联动效应。借助并购基金等市场化资金,合理规划政府投资基金退出安排,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后期市场化资金比例,实现政府引导资金的良性循环和高效利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股贷债保联动,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用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等各项支持政策,多渠道培育耐心资本支持并购重组。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政策合力下,北京并购重组市场有望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开展。可以预判的是,在并购重组制度优化的情况下,更多创新型案例有望落地,使并购突破传统边界,跨界并购更加普遍,并购交易方式也将持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