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给阿克苏苹果“建网”!“冰糖心”风险减量正落到实处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刘敬元2025-10-28 18:29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新疆的这句俗语显示了阿克苏苹果的知名度。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冰糖心”阿克苏苹果已经成为新疆的一张闪亮名片。

“冰糖心”的主产区在阿克苏红旗坡片区。前些年,红旗坡苹果产业一直受困于冰雹灾害,因地处航空管制区,传统防雹作业模式在这里行不通。

2023年以来,阿克苏地区开启了航空管制区防雹网试点项目建设,资金由保险公司投入60%、果农自担40%。果农看到防冰雹、降损失的实实在在收益,保险公司也实现风险减量、助力产业稳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亩地挽回1万多块钱的收入”

“建了(防雹)网之后,我们一亩地挽回了1万多块钱的收入。”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民超谈到去年7月遭遇冰雹灾害时说,覆盖280亩果林的防雹网带来了切实收益。

2024年7月2日、7月6日,红旗坡片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雹自然灾害。杜民超的苹果林得益于防雹网覆盖,基本没有受到损失。“周边果园没有网的,有的绝收了,一亩地损失上万元。”杜民超说。

据介绍,阿克苏红旗坡地处航空管制区,常规的防雹作业受限,防雹网是更加适合当地的防雹方式。

(阿克苏红旗坡丰庆园合作社示范园内,架设在“冰糖心”苹果林上的防雹网。刘敬元/摄)

所谓防雹网即预防冰雹灾害的一张张实体网,由钢架支起来尼龙网,从上方罩住苹果林。网面为屋脊型双斜面,可以使冰雹自动滑落,同时不会造成积雪压网。

“建一次网等于一亩地增加约7000块钱的成本,相当于把一年的收入都投入进去了,这对我们农户来说好像是不可逾越的门槛一样。”杜民超说,以前对建防雹网很犹豫,2023年有了一个转折契机。

2023年的变化在于,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会同地区气象局、红旗坡集团共同调研论证,在阿克苏地委、行署的支持推动下,启动了航空管制区防雹网试点建设项目。该试点规划期为5年,每年建设约500亩防雹网,总预算投资1660万元,其中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投资60%,果农自投40%。

这样,果农建网的自掏成本显著下降。杜民超的果林在2023年第一批试点建网,成为该项目的重要受益者。“看到我们这样做得到收益了,周边的农户都开始主动建网。”杜民超说。

带动果农更加重视“防灾”

在红旗坡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仕林看来,防雹网项目的关键成效在于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果农改变观念。

“红旗坡区域种植苹果面积18.89万亩,苹果产业现在是红旗坡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支柱产业,阿克苏苹果也是新疆的一张林果业的金名片。”姚仕林介绍,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核心产区就在红旗坡,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沙土含有一些特殊的微量元素,使得苹果口感不错。

姚仕林表示,如何去保障苹果产业的发展,是红旗坡农牧业公司持续考虑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问题是如何在苹果种植过程中防灾减灾。

红旗坡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部边缘,地势北高南低,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这片区域自然灾害频发。“每年6月以后,最怕的就是冰雹,这里冰雹非常频繁。”

苹果受冰雹影响很大。姚仕林介绍,原来树上的好的苹果,表面光滑、个头儿大、有卖相而且值钱。但是遇到冰雹后,即使不被打烂、只被冰雹打上几个疤点,苹果品质也会直接下降,从特级果落到整卖品。“原来8~10块钱一公斤,可能就卖2块钱一公斤,一个天一个地的差距。”

他表示,林果业本身是回报周期较长、投入相对高的产业。以防雹网来说,手动模式的建设成本大约是一亩地6500~7000元,智能模式的建设成本更高。“果农在运营过程中,对投入有时下不了决心。”

2023年开始试点防雹网项目以来,当年就见到效果,加上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很多果农积极建设防雹网。防雹网建设面积快速增长,现在已经超3万亩地。

保险风险减量、护航产业稳定

在防雹网试点项目中,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投入60%建设资金,5年累计投入约1000万元。这笔投入的账如何算?

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连续5年的稳定投入,首先是有效解决单个果农投入不足的难题,撬动防雹网这一物理屏障快速落地。

同时,防雹网建成后减灾效益凸显。据介绍,在2024年7月特大冰雹灾害中,红旗坡片区近10万亩苹果林受灾受损严重,经济损失预计达2亿余元。而防雹网覆盖的果园显著降低经济损失,据初步估算,挽回经济损失至少在1000余万元。

“有了防雹网以后,我们果农现在就不再受冰雹灾害的影响,可以实现‘旱涝保收’的效果。”姚仕林表示,这有助于阿克苏苹果产业的发展,“人保财险为果园搭建了一套防护体系,为我们苹果产业保驾护航,使得这些林果企业比没有人保这套体系保障之前,能够走得更远。”

“气象+保险”助力农业防雹减损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农业大区,棉花种植面积750万亩,产量稳居全疆第一;林果业种植面积超400万亩,占全疆四分之一。防雹网属于“物理防灾”方式,对于阿克苏地区来说,全部靠“网罩”来防冰雹灾害既不经济也不现实。

“冰雹天气是影响阿克苏地区的最主要灾害之一。”阿克苏地区气象局副局长罗继介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十年来阿克苏地区平均每年发生冰雹灾害的次数达28.5次,次数最多年份达到44次,平均每年雹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亿元以上,个别年份将近5亿元。

在阿克苏地区,近年冰雹防灾减灾和风险减量更多依靠“保险+气象”联防联控合作工作机制。主要手段是人工影响天气,即通过人工技术手段对冰雹灾害进行干预和防御。

人保财险阿克苏地区分公司总经理赵普泰介绍,该公司加大防灾资金投入,2021~2024年累计投入农业防灾减损资金1.4亿元,用于支持地区气象局购置人影防雹设施。同时与气象局联动,根据历史冰雹灾害数据对全地区防雹增雨资源进行集中、统一调度和使用,将防雹增雨作业资源向冰雹多发县市的冰雹多发区域倾斜。

阿克苏地区气象局数据统计显示,2022~2024年,该地区预警冰雹灾害性天气过程213天,防雹部门开展防雹增雨作业641县(次),累计作业火箭弹3.8万余枚、高炮弹5.4万发。相关作业有效将冰雹天气转化为软雹或暴雨天气过程,降低了冰雹灾害给棉花、林果等作物带来的经济损失。

据介绍,预估近3年“气象+保险”机制累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9亿元,助力人保财险阿克苏分公司减少农险直接赔款支出3亿元。

排版:刘珺宇

校对:赵燕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