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突破万亿规模,这一赛道不到10年达到3500亿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李秀中2025-10-27 15:40

中国茶饮出圈带动茶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最近这两三年,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新茶饮赛道,它创造了中国茶的奇迹,创造了消费的奇迹。”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院长刘仲华表示。

10月26日,以“创新融合 绿色智造”为主题,2025年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四川宜宾举办。刘仲华在会上介绍,2024年中国茶叶迈入了万亿级的规模,其中,传统原叶茶约3500亿元,液态茶饮料1250亿元,新式茶饮3540亿元,深加工与健康产品1200亿元,茶文旅1000亿元左右。

茶产业规模突破万亿

中国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茶产业是中国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之一。刘仲华介绍,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茶产业一路高歌,从种植面积上来看,到2024年已经达到5250万亩,过去的24年面积增长了3.2倍,产量则在过去二十年增长了4.64倍。

他还表示,中国茶的产量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因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都是以名优茶为主导,还有很多夏秋茶在树上没有摘下来。未来的任务是依托科技进步,通过机械化采摘、机械化加工,让茶叶成为大量的工业化原料。

现在中国茶叶产量已经大幅领先其他国家。刘仲华介绍,在2005年之前,印度曾经是世界第一大产茶国,2005年中国超越了印度。2024年,中国茶叶产量374万吨,而排名第二的印度为128.48万吨,在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中国也以超37万吨排名世界第二。

不过,相比中国茶叶产量规模的增长,最近几年中国新式茶饮的崛起对中国茶产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刘仲华表示,中国的传统原叶茶泡了5000年,达到3500亿元;即饮茶20年达到1250亿元;新茶饮不到10年,达到3540亿元,而且还在不断上升。“2025年估计会远远超过3500亿元,而且还在不断上升。所以要全面谋划中国茶的消费方式,来实现产业升级。”

在过去几年,以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喜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茶饮品牌涌现,在资本的助推下快速扩张。刘仲华介绍,2024年,新茶饮净增加1.1万家门店。新茶饮的出现形成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现象级消费热潮。

刘仲华认为,新茶饮之所以发展得非常快,还是科技加文化,其能够把现代工业和世界消费的有竞争力的趋势集聚于这个领域,总结起来就是供应链数字化、研发加工数字化、门店经营数字化和销售数字化。

不仅如此,刘仲华表示,“我们一直在说中国传统茶出口很难,但是新式茶饮的出口也成为现象级。霸王茶姬去年在境外有208家门店,蜜雪冰城在境外有5000家门店,所有新茶饮都在朝国际化方向发展。西方人喜欢喝冰的、凉的,新茶饮的消费场景跟国外的消费场景完全吻合,加上茶的元素集聚,所以拓展得非常快。”

中国成红茶净进口国

新茶饮和即饮茶饮料的快速发展,以及红茶消费的兴起,使得中国茶产业品类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1世纪以来,红茶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茶类,现在是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茶类。

刘仲华表示,“红茶是新茶饮里用得最多的原料。我们进口了4万多吨红茶,大部分都用到新茶饮和袋泡茶里,今天的新茶饮、奶茶的第一大品种就是红茶。”

内需旺盛带动红茶产量持续增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介绍,2023年中国红茶产量达到37万吨,比2005年提升了7.1倍;红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5.1%提高到2023年的10.45%,增长了1倍。

不仅如此,江用文还介绍,2005年之前,中国的红茶主要是满足出口,2005年以后,中国红茶的发展主要是内销。2005年以前生产的80%红茶是用来出口,到2024年生产的红茶只有6.62%是用来出口,93%以上是用来内销。

在产量持续增长,出口持续下降的同时,中国红茶进口量在持续上升。江用文表示,2015年中国进口红茶1.88万吨,2024年红茶进口超过4万吨,从量来讲,中国已经成为红茶的净进口国。

四川省川红茶业集团首席专家孙洪也介绍,2021年至2024年,中国红茶出口量呈现进一步减少的趋势,2024年中国红茶出口约2.48万吨,占总出口量的6.6%。相反,红茶的进口量呈现整体的增长趋势,是我国第一大的进口茶类。2024年我国红茶进口4.19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7.6%。

在这一背景下,业内也看到了茶叶消费结构变化的机遇。

进口替代是中国红茶生产增长的重要空间。从去年进口的4.19万吨红茶,到今年1-3季度进口了3.7万吨红茶,刘仲华表示,可以思考如何在内循环中把国内生产的红茶替代进口红茶。

不仅如此,红茶出口拥有广阔的天地。孙洪就表示,红茶在全球的茶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产业结构中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贸易量来看,2024年全球红茶的出口总量155万吨,占国际茶叶出口总量的80%,中国红茶的出口量只有2.48万吨,只占1.6%。目前,中国红茶在全球红茶贸易中,出口竞争力较弱。

孙洪介绍,从历史的维度来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红茶曾占据了世界红茶贸易量的50%以上;20世纪40年代,中国红茶出口占比也达到了5%;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市场占比上升到了15%,祁红、川红、宁红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高端红茶市场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比现在和历史的数据来看,中国红茶有很大潜力。

其实,在中国红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也争相发展本地红茶产品,中国红茶产区不断扩大,并涌现了一些新型的红茶产区。

江用文表示,贵州省、河南省以前不产红茶,现在也成为红茶的重要产区。2005年中国只有湖南、云南两省的红茶产量超过1万吨,2010年有4省超过1万吨,2022年有9省超过1万吨,红茶成为全国性的茶类。

另外,江用文介绍,红茶产区也形成了红茶主产县(市),比如凤庆县、福安市、祁门县、宜宾市、筠连县、英德市、利川市、修水县等。同时也涌现了一些红茶知名企业和品牌,川红集团、正山堂、三宁茶业、宁红集团等都是以红茶产销为主的龙头企业。

作为川红茶的核心产区,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海洋表示,宜宾认真履行全省茶叶精深加工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的职责,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的茶园面积达130万亩,茶叶的综合产值达360亿,已成为川茶千亿产业的重要支撑。特别是作为全国红茶重点产区,宜宾坚持科技赋能,依托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成功地选育早白尖5号等优新品种,创新荣获川红工夫茶与南路边茶两项非遗技艺,推出突破传统红茶保质期限的“长江红”新品,为红茶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2024年,宜宾的川红工夫产量达到了1.7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了30亿元。红茶产业已然成为宜宾茶叶的新名片。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