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能调控新举措将出台 多晶硅收储尚待破局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刘灿邦2025-10-17 08:06


今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反内卷”持续受到关注。7月3日,工信部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8月19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

近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有关部门将出台新的光伏产能调控政策。与此同时,有传闻显示,作为光伏“反内卷”重要一环的多晶硅收储平台已经成立,但据业内人士反馈,该消息不实。一位硅料厂商人士向记者透露,潜在的收储需要近千亿元资金支持,方案落地还要破除较多障碍。

新产能调控举措将出台

10月14日早盘,A股光伏板块个股涨幅明显。彼时,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板块异动是因为业界预计有重要政策将发布,行业“反内卷”将有新进展。

记者获悉,相关主管部门或将发布一份关于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的文件。记者向一位业内人士求证,得到了肯定答复,确认了行业将进一步推动产能调控。

上述产能调控通知文件,有信息显示,可能会涉及全产业链现有产能开工率限制方面的要求并严禁新增产能,以尽早推动实现产能供需平衡。

光伏行业苦低价竞争已久,“反内卷”已持续多时,但截至今年上半年,行业企业仍普遍面临亏损。不过,随着主管部门多次召开行业座谈会,“反内卷”获得更高层的关注,特别是业内在避免以低于成本价销售方面已形成共识,并在部分环节落地。

记者注意到,光伏行业“反内卷”正从多个维度推进。今年9月,《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在新的标准中,硅料一、二、三级能耗分别为5kgce/kg、5.5kgce/kg、6.4kgce/kg,较此前预期5kgce/kg、6kgce/kg、7.5kgce/kg明显收紧。此外,拉棒、切片环节电耗标准也有不同程度提升。

有观点认为,根据该征求意见,当前硅料和硅片环节平均能耗都高于三级能耗标准,一旦政策落地,将有助于行业供给侧出清。

不过,业内对于该政策能否实现推动产能出清的目标有不同意见。一位不愿具名的受访人士对记者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一直是标准引领,通过每年定期修订,实现各项指标的世界领先。

“指标提高主要是引导新扩建项目,控制存量产能,而且征求意见稿需要经讨论后在年底发布,而正式实施要等到2027年前后。”在该人士看来,现有光伏优质产能已经是需求的两倍,各项指标差别不大,很难通过能耗等单一指标来决定项目的关或开,因此,希望通过标准修订达到限产目的是不切实际的。

记者注意到,不少光伏企业已经开始落实“反内卷”号召。阿特斯在此前的调研中表示,“反内卷”有利于推动行业回归理性、进入有序的发展轨道,产业链价格有望逐步修复。公司自2024年就明确了“量利平衡”的策略,主动通过优化出货结构、聚焦高价值市场等方式自律调节产能。2025年三季度,为更好地响应和执行“反内卷”政策,公司主动把组件出货预计数调降到5—5.3GW,全年预计25—27GW。

通威股份也表示,公司支持多晶硅行业尽快走出“内卷式”恶性竞争,积极响应行业协会倡议。该公司认为,“反内卷”有利于我国光伏行业及企业走出恶性竞争困境,实现长期的高质量发展。

收储方案有待破局

作为“反内卷”的重要一环,光伏行业多晶硅收储进展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10月16日,有传闻称,多晶硅收储平台已经成立,其中,平台公司工商注册完成(名称“中硅产能整合有限公司”),共管账号也已开立。

针对这一情况,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求证获悉,该消息不实。一家硅料厂商人士在看到上述收储平台成立的传闻内容时表示惊讶,并向记者称“不太可能”。

另外,记者从相关硅料厂商人士处了解到,潜在的多晶硅收储规模约为100万吨,按照10万元/吨的成本造价来计算,收储所需要资金规模高达千亿元级别。该人士透露,根据潜在的收储方案,需要破除的障碍还比较多。

晶科能源此前谈及上游收储时认为,行业上游产能整合方案若成功落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控制行业供给,有望使硅料供需回归平衡,推动产业链价格逐步向合理区间回归。晶科能源透露,目前,方案细节尚未完全确定,后续顺利推进取决于政策执行力度和下游市场接受度。另外,下游环节同样处于通过市场化方式出清中,长期价格有望在技术进步和供需结构改善后逐渐修复。

多晶硅企业是执行“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原则较为彻底的产业链环节之一,多晶硅价格也从底部区间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但是,从多家机构的判断来看,多晶硅价格的上涨短期内有瓶颈。硅业分会提到,根据10月份企业排产计划,国内多晶硅产量预计在13万吨左右,环比增幅有所收窄,同期需求相对稳定,10月份依旧维持小幅累库预期。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称,国庆中秋假期后,硅料成交现货规模较小,下游拉晶厂家仍有一定库存可供生产,且多数厂家仍在观望政策走向,近期市场消息进一步引发观望情绪。

InfoLink也关注到收储的情况。该机构称,目前,国内仍积极讨论“反内卷”收储政策的执行方案,但实际落地需要等待具体细则出台。左右市场的因素仍主要取决于终端需求变动,多重因素影响下,产业链下游已无力承接较高的硅料价格。

需求仍是关键

除了供给侧举措陆续落地以外,决定光伏行业走向的重要因素还取决于需求。在经历今年的“531”抢装潮过后,国内光伏月度新增装机量已经连续三个月下滑,其中,8月新增装机为7.36GW,同比下降55.29%,环比下降33.33%。今年6月、7月的新增装机分别为14.36GW、11GW。

在近期的调研中,多家上市公司被问到对于未来需求的判断。隆基绿能表示,光伏是全球性市场,不同市场受本土能源发展政策、电网基础设施配套、电力结构和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的发展节奏,因此,很难准确地预计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的变化,但是考虑到主要传统市场的发展已经逐步放缓,初步预计2026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同比变化将较为平稳。

另外,隆基绿能透露,从今年第三季度组件招标价格来看,组件环节的价格已经出现了小幅上行。公司根据自身组件订单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组件排产规模,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组件排产基本保持在稳定水平,月度之间的变动较小。

晶科能源认为,由于上半年政策窗口期带来的抢装需求,下半年国内整体装机预期较上半年出现明显下降,终端收益率不确定将导致部分项目推迟。各省机制电价竞标结果公布后,可能刺激年终需求。海外市场方面,印度、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需求保持高景气,欧洲市场受政策影响,需求相对稳定但增速放缓。

根据阿特斯的预计,未来全球光伏需求将平稳增长,行业有望在“反内卷”政策指导下恢复有序发展,目前已经看到上游各环节的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会逐步传导到组件端。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价格博弈还有待落定。根据InfoLink的分析,因近期白银价格上涨,光伏电池厂成本压力上升,但由于组件厂后续外购电池片需求仍不明朗,电池片环节持续受上下游压力传导。该机构分析,电池片环节在当前价格水平下仍处于亏损。

从组件环节情况看,展望第四季度,10月起需求开始回落,部分企业订单不及预期。InfoLink预计,11月—12月,随着需求进一步减弱,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明年一季度订单的签订与生产安排。

责任编辑: 陈英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