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马静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是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履行金融国企政治责任的重要抓手,也是公司打造特色化、精品化区域一流券商的关键举措。”财达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明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财达证券愿做“时间的朋友”和“陪跑者”,把聚焦提升科技金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作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柱。
据了解,财达证券扎根区域经济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强化股债协同,做强研究引擎,以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为抓手,多措并举持续探索出一条“政府+市场”双向赋能、“投行+投资+投研”三投联动具有财达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之路。
强化股债协同:
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
据张明介绍,财达证券持续完善股债联动投行生态圈,为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提供金融“活水”。其中,债券承销作为财达证券强势业务,是该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阵地,近几年已累计为实体经济输送低成本长期资金超过2000亿元。
“当前,河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需求潜力大,我们充分把握科创债政策红利,强化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张明表示,自去年以来,财达证券累计为河北省内企业发行科创债8期,发行金额达82亿元,有力支持了冀中能源、河钢集团等多家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
今年5月,科创债新政落地,财达证券迅速响应,作为发行人发行了河北省首单科技创新金融次级债,募集资金5亿元,其中70%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股权、债券、基金等投资。“接下来,我们还将抓紧申报60亿元公司债券,其中将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助力实体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发展。”张明表示。
在股权服务方面,财达证券发挥扎根河北的“长期陪跑”优势,持续开展“金融赋能区县行”政策宣讲培训,针对区县产业特点提供创新融资工具应用、梯度培育和上市资源对接等解决方案,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一企一策提供全面的改制辅导、承销保荐、并购重组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有效打通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壮大耐心资本:
构建新质生产力基金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壮大耐心资本”“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张明表示,财达证券坚持长期主义,以投资为着力点,引导优质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集聚。
一方面,加大对优质科技企业的投资倾斜,支持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去年以来,财达证券资管产品投资科创债28.86亿元,其中河北省内科创债达23.25亿元;自有资金投资科创债近9.15亿元,其中河北省内科创债达7.35亿元。
另一方面,通过二级市场投资、新三板做市,为科技企业债券、股票在二级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财达证券已累计做市新三板项目68个,目前正持续为19家专精特新、高新技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供新三板做市服务,在2025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做市商评价中均进入榜单前20%。
财达证券还以股权创投基金为孵化器,整合协同社会资本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大对科技企业进行前期培育。目前,规模3亿元的财达宝堃(雄安)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已经完成备案,主要投向为科技创新含量高、科创成果产业化前景明确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企业。
此外,财达证券聚焦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和科技型企业,常态化开展“走进燕赵大地”大型调研活动。近两年,财达证券引入近百家金融机构深入调研河北企业,着力发挥券商链接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关键纽带作用。
做强研究引擎:
为科技金融提供基础支撑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深化改革“1+6”政策措施,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增强了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张明表示,面对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证券公司需要更强的专业研究能力进行价值发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资本市场的“甄别—筛选—培育”机制,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近年来,财达证券积极落实研究驱动发展战略,将提升专业研究能力作为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构建“政、产、学、研、投、融”生态圈,进一步强化“政府+市场”双向赋能,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
一是全面加强产业研究,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融智”双重支持,赋能企业。财达证券组建了专业化的市场研究团队,近一年走访省内优质上市公司62家,针对性提供产业研究服务,协助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同时,通过研究精准挖掘科创属性高的企业标的,组织机构投资者调研,助其高效对接资本市场。
二是持续推动行业智库建设,赋能政府决策。2013年,财达证券就开始积极推动“智库”建设,在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和助力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务实研究,迄今主要参与调研撰写的多份决策咨询报告获得了省部级领导批示。
“财达证券强化产业研究和智库建设,不是应景之举,而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展业的内在需要。”张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强化研究能力提升,持续锻造长板,在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实施上展现新作为,同时反哺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