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广发资管后,又一券商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示,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光证资管”)已从“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名单中移除。
截至目前,共有3家券商及11家券商资管子公司获批公募牌照。在广发资管、光证资管相继退出公募牌照申请后,目前仅有国证资管(原安信资管)、国金资管两家券商资管仍在排队。
光证资管退出公募牌照申请
2022年5月,中国证监会“一参一控一牌”政策正式落地,券商可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公募基金公司以及参、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的方式来拓展公募业务。
而光证资管的公募牌照申请,正是始于行业政策松绑后的关键节点。公开资料显示,光证资管于2012年5月9日成立,其前身为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是国内上市券商旗下首家资产管理公司。光大证券2024年年报显示,光证资管2024年营收6.75亿元,净利润2.19亿元;截至2024年末,光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3114亿元,较该年年初增长3.71%。
2023年6月19日,光证资管正式向证监会递交申请公募牌照的相关材料。同年6月27日,光证资管按照监管要求递交了补正材料。
然而,在这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光证资管的公募牌照申请既未进入正式审查阶段,公司也未收到监管部门的进一步问询。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以来,光证资管旗下多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已转移给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后者由光大证券持有55%股份。
这是行业的通行做法。今年以来,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大多选择将旗下存量大集合产品转移至母公司旗下参股或控股的公募基金。比如,中信证券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华夏基金,中信建投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为旗下的中信建投基金,国投证券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安信基金,国信证券资管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鹏华基金等。
2025年8月,广发资管率先从公募牌照申请审批名单中退出。近期,证监会公示光证资管从审批名单中移除,正式宣告其历时两年零四个月的公募牌照申请历程终结。
在公司动态上,8月下旬,光证资管原董事长熊国兵因工作职务调整离任;在新任董事长履职前,暂由光证资管总经理乔震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14家券商或券商资管拥有公募牌照
纵观券商资管行业,随着2022年5月“一参一控一牌”政策的正式落地,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进入了“快车道”。2023年,先后便有招商资管、广发资管、兴证资管、光证资管、国证资管和国金资管等多家券商资管递交了公募牌照申请材料。
其中,招商资管和兴证资管分别于2023年7月、11月拿下牌照。此后,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鲜有进展,仅国证资管在2024年3月进入了第一次反馈意见阶段。
而在广发资管、光证资管相继退出公募牌照申请后,目前仅有国证资管(原安信资管)、国金资管两家券商资管仍在排队申请公募牌照。
截至目前,共有3家券商及11家券商资管子公司获批公募业务资格。
数据来源:华宝证券《2025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
排版:汪云鹏
校对: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