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力索具董事长杨建国:今年以来订单饱满 将重点拓展深海科技等领域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曹晨2025-10-13 08:52

“研发能力是巨力索具的优势之一,公司拥有近200人的研发团队,下设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多个技术研究院平台,能够全面覆盖索具领域的研发需求。在生产制造方面,目前公司有两大厂区,今年以来,车间生产满负荷运转,订单饱满。”10月11日,巨力索具(002342)董事长杨建国在投资者见面会上表示。

他还表示,近期,公司宣布在天津设立子公司,此举契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及深海产业发展导向,深海科技正是公司立足当下重点拓展的方向之一。此外,公司也正在加快进军海外市场。“近两年,公司海外业务持续增长,先后在沙特、卡塔尔及东南亚多个国家承接了一批工程项目,类型多为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这些项目在海外落地,证明了公司的技术实力。”

回溯来看,巨力索具8月14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以1亿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巨力索具海洋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暂定名),专注于深海系泊产品市场。

巨力索具在公告中表示,海洋工程行业蓬勃发展,海上油气开采、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渔业养殖以及跨海桥梁建设等领域的不断拓展,为深海系泊产品市场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近年来,公司针对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长期系泊系统的研制,并掌握了长期系泊产品设计、制造关键技术,解决了系泊产品高疲劳性能技术瓶颈。

针对天津项目的投资进展及建设资金来源,公司董事会秘书张云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公司已完成该全资子公司的设立,目前正针对拟建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方面,公司将通过自有资金、政策性融资及潜在的市场化融资方式,全力保障这一战略项目的推进。

据介绍,选择天津港保税区作为巨力索具海洋科技子公司的注册地,是因该区域为全国首个船舶保税制造与维修基地、全国最大的海上工程装备保税制造中心,产业集群优势显著。便于公司后续业务的产业协同。

“对巨力索具而言,落户该区域可实现多重协同:借助区域内的海工装备企业集群,形成供应链协同,降低研发与制造成本。”张云表示。

据介绍,在深海系泊领域,巨力索具参与了“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项目,该平台作业水深达300米。公司研发的深海系泊产品适用于超百米以上深水作业,技术指标达国际水平。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开发适用于20MW以上大型海上风机的吊具及运维产品,抢占全球漂浮式风电系泊链市场。公司还积极布局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锚泊系统、深海养殖网箱等新兴领域,形成多元化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深海科技产业前景广阔成为多方共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深海装备制造、资源开发等领域迎来发展机遇。近期,多地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以深远海风电领域为例,机构研报显示,我国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2亿千瓦,为近海风电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广东、山东、浙江、上海、海南已将首批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纳入开发建设进程。预计2025年深远海将进入开发元年,2027年进入主要建设期,海上风电装机有望达到24GW。2025年至2027年装机量复合增长率达56%,深海系泊系统核心供应商将显著受益。

谈及未来投资者回报计划,张云在交流会上表示,公司从上市至今,累计分红已超3亿元,未来公司也将持续履行回报投资者的义务。“近年来,公司持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初步显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水平较以往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未来随着天津子公司项目的落地,也一定会不断增厚上市公司的业绩,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力度。”

针对应收账款问题,巨力索具财务总监付强表示,应收账款问题公司一直十分重视。近两年,公司将应收账款列为核心管控目标,严格的绩效管控有效加速回款,效果显著。截至2025年6月末,应收账款余额是14.93亿元,但其中74%(即11亿元)账龄都在一年以内,其中多为优质国企项目合作方,偿债能力强,均为良性应收。实际坏账产生风险较低,能够确保项目发展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孙宪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