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华数据:以“算电协同”引领人工智能与新能源变革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安宇飞2025-10-13 08:16

2024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高达1660亿千瓦时,几乎相当于两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在当今时代,高算力需求与高能源消耗紧密相连,能源供应与碳排放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如同天平的两端,亟待找到平衡的支点。”科华数据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算力需求与高能耗之间的矛盾,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挑战之一,而科华创新提出的“智算+光储”融合创新理念,正在为行业提供一种新的平衡路径。从一家电力电子技术企业,成长为在“智算中心”“智慧电能”“清洁能源”三大赛道融合布局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科华数据正在算力爆发与能源转型的双重浪潮下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算电协同”:重新定义能源与算力关系

随着人工智能等产业高速发展,数据中心正成为“电老虎”。《数据中心综合能耗及其灵活性预测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达到5257.6亿千瓦时,用电量将占到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8%。结合2024年全国数据中心1660亿千瓦时的耗电量来看,未来6年时间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大涨2倍以上。

在高算力需求与高能耗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科华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提出了‘绿电+AI+光充储算一体化’理念,巧妙地利用绿电为高耗能的算力提供清洁的能源支持,借助AI技术实现能源分配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成功构建起光、充电、储能和算力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全新模式。”

在智算中心领域,随着AI算力高密度、高能效等核心需求的提升,科华数据持续加大液冷技术研发创新。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与头部国产GPU厂商联合推出高密度液冷算力POD,专为高性能GPU服务器集群自主研发新一代基础设施微环境,可高效支撑AI训练、推理及通用计算等多样化场景,为高性能算力需求提供稳定、高效、灵活扩展的实时保障。

据介绍,针对AI业务场景的高密度算力POD液冷微模块,科华数据实现了模块化、高弹性、解耦型的灵活交付模式,基于高可靠,高安全的液冷产品设计理念与“AI+智能化”运维的加持下,实现了绿色节能。

在智慧电能领域,科华数据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上述负责人举例称,自2008年科华数据进入民航领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深耕沉淀,已成为民航数智化、绿色化建设的领军企业,被评为“2013—2024中国机场建设优秀供应商”,目前已经在50多座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局等民航建设中贡献力量。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项目中,科华数智赋能,为机场插上‘智能化’翅膀,电力监控、能源管理为智慧民航低碳发展贡献强推力。数字化手段代替传统管理方式,实现统一平台全局监控,‘AI+智能管理’为客户降本增效提质。未来,科华将持续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数智机场新引擎。”科华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清洁能源,尤其是储能领域,科华以全域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响应国家及地方的市场需求,形成技术、产品、场景的全链条突破。上述负责人称,科华数据构网型储能PCS通过中国电科院15项构网型指标全验证,涵盖惯量支撑、一次调频、黑启动等核心能力,这让公司成为行业首个完成全功能验证的企业,为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面对新能源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科华数据表示,公司管理层始终强调要做“有利润的营收,有现金流的利润”。

国产突围:从“替代者”到“定义者”

放眼全球,在智算中心、清洁能源等领域,中国企业正从“国产替代者”走向“全球标准定义者”。科华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算中心领域,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已成规模,硬件自主能力强大,正致力于打通软硬件全栈生态,构筑自主的技术主权。

“在智慧电能领域,中国在核心控制和设备层面实现了深度国产化,并持续向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终端感知领域拓展边界。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已形成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到市场应用的完全自主产业链,不仅自给自足,更在全球范围内定义行业标准。”上述负责人表示。

科华数据如今正带着“中国方案”走向海外市场。据介绍,科华数据发展出海战略提升品牌海外影响力,已在东南亚、中亚、欧洲、北美等地实现数据中心产品交付,推动“AI智慧电能”“液冷”“算力”等业务出海。面对算电协同大势所趋,公司已实现数据中心与“光储”的融合,推出数据中心光储解决方案,并通过智慧能源系统,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体系。

科华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内市场,客户最看重的是产品的自主可控、安全合规以及与本土软硬件生态的深度融合能力。而在国际市场,客户则更关注产品的绝对性能、性价比、稳定性和对全球主流标准的兼容性。

“国内外客户都非常看重公司的技术实力。对于科华来说,公司技术产品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领先的产品与技术才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中外差距已不再是‘从0到1’的有无问题,而是‘从有到优’的卓越性差距,以及从单点突破到全局引领的生态系统差距。”科华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

校对:祝甜婷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