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称为“2025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的“桦加沙”在广东登陆,巅峰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在该台风登陆路径上,由明阳智能(601615)生产的16种机型、超1300台海上风机直面此次超强台风挑战,平稳经历台风考验,没有因台风出现设备受损等情况。此举获得了BBC科技频道的高度关注,据其深度报道称,中国正全力开发新一代风电场,这些设施不仅能抵御热带气旋,还能利用其能量。
该报道指出,每年5月至11月,源自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肆虐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国主要企业通过综合策略提升了风机的抗灾能力,包括开发先进材料、增强气象预报能力以及升级风机控制系统。丹麦技术大学风能与能源系统系教授郭晓莉指出,无论陆上还是海上风力涡轮机,若安装在易受台风影响的区域都需具备抗台风能力,但对海上风电而言这一特性更为关键,因为台风在海上强度更大。
加州非营利组织全球能源监测机构(GEM)可再生能源研究员韩玉佳举例说明,明阳智能生产的“明阳天成号”便是典范。该浮式平台不只支撑一台,而是两台风机。明阳智能表示,这种独特设计的核心在于提升平台发电量。相比单台风机叶片扫过的面积,“明阳天成号”双风机组合可覆盖更大区域,发电量提升4.29%。公司解释称,这是因为两台风机叶片并排反向旋转,从而使两者之间的风速加快,将空气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更高。
“明阳天成号”首席设计师王超表示,浮动平台还具备许多应对台风和极端天气时保持平衡的独特设计。例如,其基座通过单点系缆与海底连接,使结构能更灵活地调整方位迎风。“只要风机正对台风,承受的负荷(力)就会最小,安全性最高。”
“明阳天成号”基座采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是另一亮点。王超透露,这种混凝土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四倍,可承受超过115兆帕的压力——相当于每平方英寸承受16600磅(7530公斤)的压力。
2024年9月,该模型被安装在距离广东省阳江市海岸约70公里(43英里)的海上风电场。数周后,十年一遇的强台风“摩羯”便猛烈袭击了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王超表示,“明阳天成号”所在海域风速高达133公里/小时(83英里/小时),但它成功抵御了狂风巨浪。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主任朱荣华指出,中国沿海地区虽每年多次遭受台风侵袭,却拥有最优质的近海风能资源,他强调,核心挑战在于建造能捕获台风能量的风电场。“关键在于这些区域的风机不仅要抗御台风,更要利用台风来临前的强劲阵风。”朱荣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