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楼市新政频出,重点城市假期新房成交同比增长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达2025-10-09 22:44

国庆中秋假期前,多地密集出手稳楼市,释放出积极信号。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9月25日至10月1日,广东东莞和广州、湖南邵阳、吉林长春、湖南长沙宁乡市、安徽合肥、湖北武汉、重庆等多地出台楼市新政。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楼市整体表现较为平淡,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新房网签面积同比实现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多家头部房企在核心城市获取了较多优质地块,这些地块有望在四季度逐步入市,新增供应有望对核心城市新房销售形成一定支撑,预计“银十”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

多地密集出台楼市新政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9月25日至10月1日,广东东莞和广州、湖南邵阳、吉林长春、湖南长沙宁乡市、安徽合肥、湖北武汉、重庆等多地出台楼市新政。

从已出台政策内容来看,多地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较大。其中,广州优化公积金提取政策,缴存人及其配偶购买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现售商品住房、存量商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或者共有产权住房,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缴存人及其配偶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为其拥有所有权的住宅实施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家庭分摊费用。东莞‌优化首套房认定标准,并将首套房、二套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统一提高至150万元,购买配售型保障房最高贷款额度上浮50%,同时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

武汉也将首套及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150万元,同时,阶段性调整公积金贷款套数认定标准,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购买新房申请公积金贷款时,正在挂牌出售的一套住房不纳入贷款套数认定。邵阳提高普通群体及多孩家庭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并实施父母、子女购房互助使用政策,进一步减轻购房资金压力。长春降低新房贷款首付比例至15%,阶段性取消贷款次数限制,购买绿色住宅及“好房子”的公积金贷款单笔最高额度可上浮30%。

除了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多地还给出购房补贴。东莞对购买新房、符合条件的购房人给予购房合同总价2%、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购房补贴,促进购房需求释放。武汉对符合条件的购买首套新房的家庭,按照初始贷款金额1%发放贷款利息补贴,最高不超过2万元,分2年等额发放。邵阳提出,房交会期间在市城区购买新房,在3个月内全部缴清交易契税的,由市财政部门给予购房人50%契税补贴;对购买市城区新房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及以上毕业生、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三孩的家庭,每个家庭给予购房补贴2万元。

重点城市国庆中秋假期新房成交同比增长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指出,“银十”开局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假期,9月底开发商推盘节奏已有所加快,叠加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房企促销力度加大,开发商推出特价房源、赠送车位、家装补贴以及“保价”等一系列营销活动,核心城市或优质项目热度较节前有所回升。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国庆中秋假期期间(10月1—8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1万平方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52%;二手房日均成交19套,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73%;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2万平方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小幅增长3%;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23万平方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22%。另据湖北省住建厅数据,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9%,武汉、黄石、咸宁、孝感、十堰等多地涨幅明显。

不过,广州、杭州、成都等地新房成交则同比下降。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期间(10月1—8日),广州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81万平方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小幅下降4%;杭州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18万平方米,高基数影响下,同比降幅较明显;成都新建商品房日均成交0.29万平方米,较去年国庆假期小幅下降5%。

对于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楼市整体成交情况,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假期出游人数创近年来新高,对楼市的关注度下降,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楼市整体成交下滑的重要原因。同时,去年“9.26新政”带来近年来交易最好的国庆楼市,去年的高基数影响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楼市成交同比变化。另外,国庆中秋假期前,多地公积金等支持政策与开发商促销策略共同推动市场交易,部分产品力强的新盘项目获得较好的交易量。

曹晶晶也表示,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楼市整体表现较为平淡,但核心城市优质项目保持较高热度,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新房网签面积同比实现增长。结合上半年多家头部房企在核心城市获取了较多优质地块,这些地块有望在四季度逐步入市,新增供应有望对核心城市新房销售形成一定支撑,预计“银十”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二手房方面,9月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已出现显著回升,预计10月交易活跃度将继续温和回升,但“以价换量”态势短期难改。

校对:刘榕枝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