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届GMIF2025创新峰会在深圳举办。本届峰会以“AI应用,创新赋能”为主题,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围绕存算技术演进、AI场景落地与生态协同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深圳市存储器行业协会会长孙日欣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AI技术在终端侧的加速普及,正推动存储产业从“幕后”走向“台前”,国内厂商在产业链话语权逐渐增强,产业增长模式从周期波动转向以高性能、高效率和系统协同为特征的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市场跃迁:AI驱动存储产业迈入新增长周期
爱集微咨询总经理韩晓敏指出,随着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及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场景的持续深化与拓展,存储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尽管国内产业链仍面临先进芯片供应等挑战,但互联网企业投资意愿显著提升,预计到2027年将实现规模化商用,进一步推动存储产品价值升级。
韩晓敏援引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预测显示,2025年存储市场全年增长约17%,规模达到1938亿美元,2026年达到2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DRAM市场将进一步增长到1300亿美元,市场占比提升到67%。
另外,存储主要应用市场中,AI服务器渗透率超预期,目前已超过15%,预计到2025年底占比将在15%以上,增长突出。HBM 是存储市场核心变量。据Yole预计,2024年HBM市场规模约170亿美元,预计2030年HBM市场将达980亿美元。
韩晓敏指出,考虑国内云厂商和互联网厂商支出上调,2025年底各大厂商将进入HBM4 阶段,产品价值量进一步提升,后续HBM年均增长有望超过33%。另外,国内厂商在产业链话语权增强,不仅在传统利基市场因大厂退出、国内产能占比提升而话语权提高,在边缘端新兴市场也逐渐具备国际主导供应与方案能力。
数据规模与结构正发生深刻变革。SanDisk(闪迪)产品市场总监张丹表示,到2025年全球数据量预计将达到200ZB,其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比高达80%。数据实时性需求的提升,推动存储架构加速向“存算结合”方向演进。SanDisk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功耗降低33%,并计划逐步推进400TB至800TB的容量突破。
AI应用的普及推动存储需求呈现多层次跃升。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指出,存算一体架构正驱动存储配置从TB级向PB/EB级跨越,单台服务器需求已突破200TB,应用场景从云端快速扩展至AI PC、智能汽车等边缘终端。面对这一趋势,慧荣科技通过深化产业链合作与参与接口标准制定,积极布局新一代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
市场规模增长预期显著。英韧科技董事长吴子宁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1000ZB,其中AI相关存储需求占比约三分之二,推动企业级SSD市场规模在2024—2028年间从234亿美元增长至490亿美元。为满足GPU算力需求,产业界力争在2027年前将AI SSD的IOPS性能从百万级提升至亿级,实现存储性能的跨越式突破。
技术破局:架构创新驱动存储产业升级
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存储系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各方正从架构层面积极寻求突破。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孙广宇教授提出,需要通过路径优化和资源动态管理实现存储成本与算力效率的平衡。随着先进封装技术实用化,存储架构与算力系统的协同创新愈发重要,需重点关注异构集成等挑战,以支撑规模化商用。
三星电子副总裁、Memory事业部首席技术官Kevin Yoon指出,AI技术正向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体AI演进,传统存储架构在带宽、功耗和延迟方面面临瓶颈。三星通过量产24Gb GDDR7产品、布局CXL 3.1生态,并计划推出PCIe Gen6 SSD,提出“内存级存储”新品类,以降低AI推理延迟,从“高吞吐量”“高密度”“智能散热”三大维度提出解决方案。
边缘计算领域成为创新焦点。Arm全球存储业务负责人Matt Bromage表示,约70%的AI推理任务将向边缘端迁移,推动“环境智能”发展。Arm提出近数据计算、Chiplet集成等技术方案,通过定制化实现千倍性能提升。
Solidigm亚太区销售副总裁倪锦峰指出,AI发展重心正转向场景落地,公司推出122GB QLC大容量产品及液冷技术SSD,满足边缘计算对性能与能效的双重需求。
在生态建设方面,英特尔中国区技术总监解海兵介绍了其支持超900个大模型的开放生态,通过软硬件协同推动AI PC普及。联发科客户项目总监王小兵则指出,端侧AI算力爆发带来散热与带宽挑战,公司通过先进封装、新工艺和架构创新优化系统性能。
产业协同:构建自主可控的存储生态
在AI驱动存储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本土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佰维存储积极推进研发封测一体化2.0布局,涵盖自主主控芯片设计、解决方案研发及先进封测能力,公司集团CEO何瀚称,公司致力于从传统模组商向AI时代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通过ODM服务、定制化方案与存算整合能力,为产业链提供全链条赋能。
联芸科技面对市场对存储产品性能、智能化及能效要求的提升,积极推进新产品规模化量产。其总经理李国阳强调,公司秉持“一颗芯、一生态、一未来”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产业链合作,为存储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基础技术领域,澜起科技专注CXL技术突破。其生态合作及现场应用总监肖杨表示,公司内存扩展方案在数据库应用中实现95%—99%的本地内存吞吐量,TCO降低24%以上。在AI推理场景中,以单CPU配置实现媲美双路CPU性能,有效突破“内存墙”限制。
欧康诺总经理赵铭称,为应对AI存储对可靠性要求,公司提供-70°C至150°C宽温测试解决方案,测试效率提升80%,并前瞻布局PCIe 6.0等高速接口测试。通过“设备+服务”模式,支撑存储产业链研发与量产需求。
针对AI半导体市场需求,广芯基板研发中心总监陆然表示,公司具备70微米极薄板厚和10/15微米线宽间距加工能力,可量产110×110mm、26层高性能FCBGA基板,满足算力与存力端差异化需求。公司通过六大智能制造基地布局,为AI时代提供全流程基板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