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6万亿!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林乔2025-09-27 20:41

据中基协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8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大关,年内第五次创下历史新高。

分产品类型来看,受益于8月权益市场的欢腾以及增量资金的踊跃,担纲规模增长主力的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其中股票基金净值环比增幅高达12.76%,从历史数据来看,单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亦实属罕见,美国、中国香港市场的升温也带动QDII规模的上扬。

此外,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演绎,8月内债基无论是份额还是净值规模均有小幅下滑。

公募基金规模续创新高

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25万亿元,较上个月增超1.17亿份。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6万亿元,为年内第五次创新高,也是自2024年初以来第十一次创下历史新高。

权益基金大放异彩

行情方面,8月沪指累计上涨7.97%,为近11个月最佳表现;深证成指涨15.32%,创业板指涨24.13%。因此在股票市场大幅升温的环境下,主动权益规模实现了跃升,在各类型产品中,成为贡献整体规模的中坚力量。

具体来看,8月内股票基金份额上涨了796.68亿份,但受益于行情的上涨,净值大幅上升6280亿元,环比增幅高达12.76%,从历史数据来看净值单月环比两位数增长亦实属罕见;混合基金份额则小幅下挫,减少了450亿份,但净值也增长了3327亿元,环比增幅8.69%;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二者合计增加了9607亿元。

权益资产份额的增长源于发行端的上新与二级市场的加购。若以基金成立日为口径,Wind数据显示,8月新成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1020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472亿份;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约为143.57亿份,权益基金新发份额占整体发行的一半之多。

某公募人士认为,8月A股市场整体表现稳健,为公募产品发行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且公募基金展现出较强赚钱效应,提振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带动资金持续流入,因此当前新发行的产品兼顾“好发”和“好做”。

此外,股基与混基份额此消彼长的背后,也反映出ETF的强势突围。8月份,国内ETF 规模已达5.07万亿元,而距离上一次站上4万亿关口仅历时4个月,ETF规模持续上涨也是二级市场“加购”的真实写照。

债基整体规模回撤

在股债“跷跷板”持续作用下,此前担纲公募份额增长主力的债基在8月份内,无论是规模还是整体净值均遭遇缩水。

数据显示,8月内债基份额减少超过950亿份,净值则减少超过285亿元。分类型来看,8月债基表现出现两极分化。受益于权益市场,可转换债券型基金8月表现较好,平均回报率达到6.29%。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8月平均收益率达到1.61%,表现同样靠前。而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表现相对落后,8月平均净值均告负。

诺安基金分析指出,当前机构对债券参与情绪偏脆弱,修复行情仍在酝酿之中。具体来看,虽然基本面对债市不形成利空,央行重启购债预期在升温,四季度政府债发行可能偏缓等有助于债市阶段性回暖,但债券承接盘仍处于偏谨慎状态,交易型资金偏空头,整体债市情绪脆弱。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陈运铎认为,今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回升对于债券市场形成一定程度压制。“‘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显威,从今年银行理财照常半年资金回表之后并未完全回流的现象,部分资金被偏股类基金吸引也可以得到验证。”陈运铎表示。

展望后市,博时基金认为,近期股市偏强等因素持续扰动市场,不过考虑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格局未变,继续看好国内债券市场。博时基金认为,债券收益率下行逻辑并未被破坏,近期调整反而带来更好的介入机会。

此外,8月内,货币基金变化情况较为平淡,总规模约为14.81万亿元,与7月底的14.61万亿元相比增长约1963亿元。

QDII基金方面,作为QDII资金的两大去向,港股与美股在8月内均有明显涨幅,其中美股三大股指悉数创下历史新高,而恒生指数乃至恒生科技指数亦稳步上涨,因此QDII基金份额增加534亿份,整体净值增加672亿元,环比增幅高达9.21%。

校对:杨舒欣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