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跟随“移起向青,智绘高原”数智青海主题媒体行活动,深入青海省西宁市、黄南州等多地,实地探访当地电信普遍服务现状及数智化转型成果。
据了解,中国移动青海公司将工作力量、资源、精力向远山、沟域一线倾斜,依托智慧网络和数字化管理推进山、水、林、田、路、村现代化治理,助力实现“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赋能乡村建设,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此外,数字技术也已成为当地文旅经济、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底座。
智慧文旅的“数字命脉”
西宁下南关民族小吃街是一条位于西宁市东区的百年老街,全长约500米,这里以聚集各类回族风味小吃闻名,有许多传承多代的非遗美食。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在下南关街部署了5G站点14个,共计44个基站小区;4G站点10个,共计61个基站小区;此外,还规划设计5G-A站点3个预计10月落地。今年8月,下南关街站点日均流量10720.92GB,同比去年8月日均流量7926.34GB,日均增长2794.57GB,增幅35.26%。
“少数民族美食街是重要的文旅消费场景和创业平台,良好的信号覆盖是其商业活力的‘数字命脉’。”在西宁移动无线主管赵建勋看来,该项目是一项兼具经济效益、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民心工程”,它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要通过项目建设助推发展、助力民生。
郭麻日村位于黄南州同仁市以北8公里处,是热贡历史文化名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之一,也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古堡内不少老房子经过修缮和保护,被活化利用,成为咖啡馆、设计工作室、微型展馆等。
中国移动同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三年持续洽谈与技术攻坚,古堡区域宽带网络覆盖工程于2025年5月全面竣工,标志着这座千年古堡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上迈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2024年5月,中国移动同仁公司就完成了郭麻日村88个宽带端口新建,实现147户居民及5家民宿全覆盖,带宽达标率100%,且未对“一砖一瓦”造成损伤,实现古堡区域宽带网络全域覆盖,为文旅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截至今年8月底,新发展宽带用户数26户,端口使用率81.25%。
如今,宽带覆盖正重塑村落发展模式,郭麻日村居民从“网络旁观者”变“数字主角”,“数字网”助力实现美好生活向往。此外,借助直播带货,当地居民正将木雕等非遗文化推向世界。
5G专网赋能新型工业化
数智化技术不仅是活跃文旅的润滑剂,也是赋能当地产业发展的杀手锏。中国移动青海公司与青海宜化深度合作,2023年新建的5G专网项目是青海省内第一家标杆,并以宜化成功案例在全省示范推广;后期办公楼新建持续跟进中,5G专网项目也在持续扩建中。
据了解,青海宜化在2011年被评为两化融合企业,代表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2023年被评为青海省外贸出口龙头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如今,5G 专网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深化了青海宜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高速率、低延时的网络支撑企业生产、管理等各环节高效运转,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推动氯碱化工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也为青海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赋能当地特色养殖产业方面,数智化技术也充分发挥弥合数字鸿沟的作用。在位于大通长宁中咀山和寺沟村的中间一个山沟弯道之中的寺沟养殖区,虽然距大通县城只有20公里,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该养殖区信号无法全面覆盖。
为满足寺沟养殖区养殖户通信需要,西宁移动决定在这里建设通信基站,进一步拓宽寺沟养殖区与外界的网络通道。当地养殖户告诉记者,通信基站建成后,养殖户再不需要提前到村口等待运送草料的车料,还可以通过快手、手机直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里牛羊。
值得一提的是,在寺沟养殖区建一个通信基站,仅硬件设施就需要80余万元,之后每年还需5万余元的维护费。不过,早一分钟接通通信网络,就能早一点把群众的产品销售出去。寺沟养殖区已成为西宁移动助力西宁缩小数字鸿沟、助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打造数字乡村新标杆
青海省幅员辽阔,乡村星罗棋布,数智化技术在基层治理层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记者了解到,该乡位于湟源峡内,素有“海藏咽喉”之称。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单位,选取了7个村,面积12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数字乡镇综合治理示范点。
西宁移动紧密结合东峡乡实际状况,充分发挥云技术与资源优势,与东峡乡携手共建数字乡村示范点的基础平台,建设“云上东峡”数字乡村旅游综合平台,推进富民产业标准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为打造行业新标杆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具体来看,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智慧党建模块将东峡乡党建动态、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党员服务等内容全面而直观的展现在综合平台上,构建了一体化的“网上支部”。乡村治理三治合一模块,加强了乡村整体的自治、法治和德治,提升村民道德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动村级事务公开透明。
同时,综合平台集成了创业扶持、线上招聘、技能培训、商铺管理和在线政务等功能,全面促进农村便民服务的繁荣发展,精准满足农民需求,确保政策落实有效。
在黄南州同仁市隆务镇吾屯村,黄南移动针对吾屯村总共布放15个监控,其中4个人脸识别、1个球机、10个普通监控、4个音柱,形成了农村信息化,为村委、村民提供“平台+安防+客户端+云存储+通信等”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据介绍,吾屯村传统的高清摄像头之外还融合并加入AI人脸识别摄像头、高空瞭望球机摄像头,完善健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数字乡村的引入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了基层综合治理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基层预防风险、化解矛盾,打击罪犯、保障居民安全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