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投资者重返中国资本市场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袁源 李蕴琪2025-09-18 23:36

近日,路透社报道称,随着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之货币政策的宽松和中美贸易战的阶段性缓和,国际投资者正把目光重新投向中国股票市场。

对中国资产兴趣渐浓

报道称,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半导体和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进展,让全球投资者放心,中美贸易战和美国技术出口禁令并未阻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创新步伐。

中美之间的“休战”以及中国货币宽松环境进一步提振了市场情绪。受此推动,上周上证综合指数触及十年新高,香港股市也创下4年来的新高。

纽约两家单一家族办公室的管理人、前对冲基金经理布雷特·巴纳(Brett Barna)表示,部分外国投资者已重返中国市场,他们受今年的牛市吸引,同时希望摆脱对美国资产的过度集中。

总部位于伦敦、管理着200亿美元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Polar Capital的基金经理杰里·吴(Jerry Wu)表示,该公司在2024年年底将对中国的持仓从减持转为看好,并在今年将其新兴市场投资组合中的中国资产配置比例从20%进一步提高至30%以上。

他说,公司今年2月举行的年度会议包含了对中国投资的内容,吸引了55名客户参加,出席人数是2023年的两倍多。

杰里·吴表示,DeepSeek的突破引发了对“中国创新资产的重新评估”。

投资公司Cambridge Associates的高级投资总监本杰明·洛(Benjamin Low)表示,他的团队今年已收到约30个客户关于中国基金的咨询,这与2023年的低谷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针对中国市场的咨询非常有限。

他说,许多非亚洲的配置者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前往中国内地和香港探索投资机会,其中一些人是自新冠疫情以来首次前往中国。

资金回流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印证。

汇丰全球投资研究对近300只全球新兴市场基金(GEMs)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在这些基金中的占比从2024年8月的22.5%上升至2025年8月的28%,成为新兴市场配置中增长最显著的部分。这意味着中国市场不仅重新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还在国际投资组合中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

高盛在18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提振了科技前景,加之中美紧张局势缓和,今年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兴趣全面上升,推动中国境内外股市市值总计增加3万亿美元。

高盛表示,8月份全球对冲基金流入中国人民币计价A股市场的资金创下数年来最快增速。

今年,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计划的海外持股量升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报告称,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进行的外国交易量增至历史最高水平。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也表现不俗,外国基石投资者数量超过了2021年创下的历史高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交易包括:2月蜜雪集团IPO招股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其中英卓投资管理(M&G Investments)认购6000万美元;5月瑞银集团和科威特投资局参与宁德时代41亿美元股票发行。

高盛表示,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尤其是A股的参与度已升至周期高点”。

本轮上行更具可持续性

此外,高盛指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全球基金经理的加大参与,意味着本轮市场上行更具可持续性。

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在岸股票仅占总市值近13万亿美元的3%,这一比例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最低。若海外持股比例恢复至约5%的峰值,将为中国股市带来额外2000亿美元的资金配置。

若中国股票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从当前的14%提升至50%(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则有望吸引约32万亿元(约合4.5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若进一步提升至发达市场59%的平均水平,流入规模可能高达40万亿元。

8月,高盛曾发布研报称,中国股市当前涨势主要由散户资金推动,但仍有大量“存量资金”尚未入市,为市场进一步上涨提供动力支撑,尤其看好中小盘表现。

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也对中国A股市场保持乐观,认为经济数据正释放稳定和改善的信号,而当前股票估值仍在合理范围内。在这一背景下,机构普遍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由科技突破与政策环境改善共同驱动的“第二次机会”。

事实上,近年来一度对中国持观望态度的全球大型投资机构,都在重新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安联全球投资公司已明确将中国视为“不可忽视的独立资产类别”,Polar Capital更是将中国资产配置比例提升至30%以上,直言看好由人工智能突破带来的投资机会。

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表示:“我们在美国接触的投资者中,超过90%明确表示希望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这是自2021年初中国股市见顶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投资方向上来看,外资兴趣已从此前的美国存托凭证(ADRs)扩展至中国香港市场及内地A股,尤其集中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高端制造、汽车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

国内资金的角色也不容忽视。随着家庭存款逐渐转向资本市场,以及企业储蓄规模的削减,大量新增资金被引入股市,形成了与国际资本流入相呼应的双重推动力。

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公司指出,中国股市估值仍然处于可接受区间,而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出稳定和改善的趋势,这都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入场的理由。此外,科技、汽车和高端制造等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成为外资与国内资本共同瞄准的投资板块。投资者正以全新视角看待中国市场,把它视为估值合理且与全球市场相关性较低的独立资产类别,这种认知正在成为新的吸引力。

记者袁源 实习生 李蕴琪

文字编辑 程慧 王哲希

版面编辑 佘诗婕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