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市场持续升温 本月以来多只新发基金提前宣布结募
来源:深圳商报作者:詹钰叶2025-09-10 08:48

近来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增强,基金发行市场也出现升温,十余只产品宣布于本月提前结募。权益新发基金占主导,“吸金”规模占比提高。业内认为内外部宏观环境均利好权益市场,建议采取哑铃配置策略。

据同花顺数据,至记者发稿时止,今年以来有1027只新基金宣布成立,合计发行规模为7490.15亿元。其中,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有577只,较去年同期增长99.65%;合计发行规模为2848亿元,增长264.81%,占同期新发基金规模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不到10%提升到38.02%。混合型基金成立183只,同比减少1只;发行规模为895.58亿元,增长75.84%,占比从6.47%提升至11.96%。41只FOF合计发行376.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85%与210.19%。

因发行市场火热,不少基金宣布提前结募。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9月9日公告称,该基金原定募集日期为2025年9月3日至9月12日,为了更好地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其募集截止日提前至9月9日。

此外,西藏东财基金旗下的创业板综指增强ETF、华安基金旗下港股通生物科技ETF等十余只产品也均在本月宣布提前结募。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323只新基金调整募集期,其中多达251只新基金提前结募。

业内人士认为,权益类基金发行升温,与近期市场回暖、权益资产吸引力提升有一定关系,投资者入市意愿也有所增强。近期,高盛、汇丰等多家外资投行也密集发声,一致看好中国股市的持续上涨趋势,并同步上调了中国股市的目标位。

展望未来,博时基金认为,内外部宏观环境均利好权益市场,预计指数回调幅度或有限,仍有结构性机会。结构方面,投资者要做好“高切低”,把握估值相对低位但基本面预期有变化的方向。

华夏基金建议投资者采取哑铃配置策略,弹性一端,投资者可在震荡调整中,逢低布局进攻端,如回调后的AI、机器人、创新药;挖掘未被市场发现、低位滞涨的标的,逢低攒筹码,耐心等待,如“反内卷”政策利好方向,消费、创新药、新能源等。防御一端,则可考虑抱守红利、现金流策略,不受经济周期和科技叙事波动的影响,稳定分红的行业。或者借助宽基指数锚定市场大势,重点关注A500、沪深300。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