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9月7日,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家长期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二的企业,距离登陆港股更近一步。数周前,岚图汽车也明确将以介绍方式赴港上市。再加上积极推进港股IPO的赛力斯等第一梯队车企,自主品牌车企正掀起新一波赴港上市热潮。
此前,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传统自主品牌,“蔚小理零”等造车新势力,以及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新能源科技创新公司已纷纷在港股市场扎下根基。产业链其他龙头企业如亿纬锂能等也加速推进赴港上市进程。这意味着,不仅整车企业在积极“赶潮”,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在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共振、共进。
这一轮赴港上市浪潮呈现出多元路径。比如,奇瑞选择了传统IPO模式,有望成为今年港股最大规模的车企IPO;岚图则采用介绍上市,不发行新股、不融资,既规避了估值低谷期低价发行的风险,也更凸显东风集团战略转型的意图。
自主车企竞相赴港上市,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融资需求尤为关键,全球化战略则是另一核心考量,海外市场正日益成为车企增长的重要来源。此外,港股市场再融资工具丰富,也为企业提供了颇具吸引力的资本平台。
赴港上市不仅是融资手段,更是自主品牌实现“融资与出海”双轮驱动的重要跳板。通过对接国际资本,车企得以加速全球布局,从“本土巨头”蜕变为“全球玩家”;借助更宽广的平台和更充沛的资金,它们可进一步推进技术迭代、品牌升级与海外拓展,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向世界展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硬核实力与创新潜能。
这一进程还将推动产业整合与良性发展。上市平台的加持,有望激活并购重组市场,促进行业从当前“百家争鸣”的阶段,向更高集中度的成熟阶段进化。这不仅有助于缓解行业“内卷”、构建健康竞争生态,更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自主品牌与国际巨头在全球市场全面竞合的关键一步。
当然,赴港上市也伴随着诸多挑战。车企不仅需应对资本市场估值波动与更严格的监管披露要求,也面临着全球化运营的风险与技术迭代的压力。因此,赴港上市只是长征第一步。归根结底,技术实力与可持续盈利模式,才是车企在全球赛道上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