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光生物:上半年研发费用增长14%,创新驱动、产能扩容打造血制品先锋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9-01 19:10

8月29日晚间,卫光生物(002880.SZ)发布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归母净利润1.08亿元,扣非净利润1.06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至此,血液制品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已全部出炉。在上半年血液制品行业需求及价格双降的背景下,卫光生物也成为少有利润保持稳健的上市公司之一。

“十四五”期间,以国有血液制品企业为代表的行业整合加速推进,2024年血液制品五家国有企业产能占全国的36%、采浆量约占全国的39%。为尽快向千亿目标迈进,2025年上半年,卫光生物有序推进智能产业基地项目重点项目,拟定增扩产破局产能瓶颈。此外,针对国内血浆利用率低、产品品种少等核心问题,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管线研发稳步推进。旗下卫光生命科学园影响力显著提升,物业出租收入增长28%,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补充动能,并有望助力公司加速平台化产业生态的构建。

定增扩产筑牢行业地位,铸就差异化血液制品先锋

在行业整合、政策推动及下游需求的多重驱动下,血制品行业正处规模扩张及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期。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的产能超5000吨,规划中的产能数千吨,行业生产规模升级态势明确,竞争格局加剧。

2025年7月,卫光生物公告拟定增扩产破局产能瓶颈,为长期增长蓄力。据披露,公司拟通过定增的方式募资不超过15亿元,其中12亿元将投向智能产业基地项目。该产业基地总投资23.08亿元,建设周期4.5年,建成后年处理血浆能力将达1200吨,较现有产能(2013年建成生产线经改造后年投浆量650吨)实现近翻倍增长。“量变”同时,产业基地的建设也将推动公司在产品类目上实现“质变”。据悉,该智能工厂可生产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十几类血液制品,既能缓解行业供需矛盾,更能助力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地位。

对于血制品企业,血制品业务的竞争力,一方面体现在采浆量及产能扩容上,而另一方面则源自“吨浆收入”,代表了企业能从有限的血浆中提取多大的价值,其背后正是由研发创新所支撑的产品类目。据公司披露,近年来卫光生物先后实现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获批上市销售,已上市产品共计11个品种23种规格,位列全国血液制品行业前列。

作为华南区域唯一一家血液制品国有上市企业,卫光生物的此次扩产意义重大。光明区政府公示的遴选方案明确表示,项目落成可吸引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人才落户光明,推动光明区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正向引领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新品产业化稳步推进

就行业而言,大多数美西方血液制品头部企业可生产15种左右血液制品,而我国优势企业大多仅能生产10-11种血液制品,微量蛋白和部分凝血因子产品尚未上市,血浆综合利用水平低。一手抓产能,一手抓研发,逐步缩小国内血液制品产业与全球产业的差距,也是血液制品企业的必答题。

公开资料显示,在卫光生物7月份召开的运营分析会上,“以创新为引擎,加快研发转化”被置于下半年五方面重点工作之首。公司表示,当前医药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血液制品企业必须完成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转型。

近期,公司通过互动易平台指出,公司正加速推进第四代层析工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四代静丙)、人纤维蛋白粘合剂、人纤溶酶原等新产品产业化,目前四代静丙已完成Ⅲ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与生产线建设,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已启动Ⅲ期临床,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Ⅸ、人抗凝血酶Ⅲ等新产品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加速推进注册临床。从财务数据上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逆势加码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22%,达到2383.4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卫光生物检测中心成功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获得实验室认可证书,标志着公司检测中心的技术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及检测数据权威性达到国际认可标准,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技术研发层面的竞争优势。

园区进入“收获”期,打造平台化生物医药新锐

卫光生物的半年报数据中,另一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上半年公司物业出租收入实现7367.47万元,同比增长28.02%。截至报告期末,园区创业空间去化率达到约80%,入驻企业60余家。

卫光生命科学园作为卫光生物建设“平台化生物医药新锐”的核心载体,在投入使用两年后,不仅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更吸引了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湾区生物医药新锐,并建设了动物实验平台、CDMO公共技术平台、mRNA疫苗以及创新生物药技术平台、合规注册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一颗明珠。

2025年7月,在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卫光生命科学园成功入选“2025年中国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优秀案例”并获评“生态式园区标杆”称号,成为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园区,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天府国际生物城等业内顶尖园区同台,彰显其在产业孵化与生态构建上的标杆价值。

更值得关注的是,对卫光生命科学园而言,卫光生物不仅是“房东”,还是“股东”。据了解,公司目前已设立三支专项产业基金,配备专业投资及投后管理团队,已投资企业包括汉腾生物、新阳唯康、粒影生物等园区入驻企业。据悉,卫光生物旗下产业基金重点投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CXO等领域的优质项目,既力求通过投资获得合理收益,更在积极寻求与主业的产业协同。公司指出,园区的孵化培育与资本赋能形成高效联动,既为上市公司积累了产业资源,也在稳步推动卫光生物对新领域的探索。

据悉,卫光生命科学园正聚焦合成生物、AI制药、细胞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四大方向,逐步构建起多元化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随着园区及其入驻企业的逐步成熟,卫光生命科学园有望成长为大湾区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的关键枢纽,也助力卫光生物构建起区别于传统血制品企业的平台化产业生态,以更为多元化的产业协同,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孙宪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