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集集团中期业绩说明会:港股翻倍行情引关注,700多亿能源装备订单支撑长期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8-28 19:57

8月28日下午,中集集团(000039.SZ/2039.HK)在中集集团研发中心举办中期业绩说明会,董事会秘书吴三强、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徐兆颖等出席会议。今年4月以来,中集集团港股市场表现亮眼,区间累计涨幅接近100%,一度从A/H股折价率的47%接近追平A股,引发市场关注,也为本次业绩说明会积聚了人气。

参会人员表示,中集集团港股行情并非单一的市场因素,是估值预期修复、企业业绩预期与政策机遇等多重因素叠加效应,相较于中期业绩,市场更关注集团海工业务、在手订单等核心数据。

IMG_7491.png

内生优化举措持续释放正向信号

董事会秘书吴三强首先介绍了上半年集团业绩情况,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761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人民币12.8亿元,同比上升47.63%。公司六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大都有不同程度提升,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94个百分点至12.67%,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在资产负债表管理方面,公司积极处置非核心资产,总负债保持稳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1%的健康水平。此外,公司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有息负债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有息负债约为人民币41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亿元,有息负债率稳定在23%。

尤为亮眼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71.54亿元,同比由负转正,增幅近600%,期末在手现金259.18亿元,资金充裕。在股东回报方面,继2024年实施2亿元A股回购后,公司近期宣布新一期H股回购计划,规模不超过5亿港元,以真金白银传递管理层对企业内在价值的信心。截至8月27日,公司累计回购H股金额约0.56亿,共约864万H股。公司亦表态将持续推进回购计划、优化分红政策,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30%,并研究提高分红比例,注重提升股东实际回报。

海洋经济及清洁能源战略驱动,核心业务深度契合

2025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启动“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聚焦海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中集集团拥有战略布局高度契合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方向。

中集核心的能源业务平台之一是海洋工程装备业务——中集海工,依托其领先的深水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已成为全球海洋油气开发浮式开采及生产装备、海上风电安装船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2024年,中集来福士揽获2艘FPSO船体总包订单及1艘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改装总包订单,标志着其在全球高端海工装备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深海油气装备订单排产至2027/2028年。

今年上半年,中集海工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其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14亿元,同比增长2.95%;毛利率同比提升5.85个百分点至10.8%,实现净利润2.81亿元,突破性扭亏为盈,核心业务主体烟台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净利润达到5.25亿元。

另一大能源业务平台为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今年上半年,其抓住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机遇,利润表现极为亮眼,报告期内实现利润4.60亿元,近乎翻倍。

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两大能源业务平台的在手订单规模达人民币700余亿元。在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中集集团在高端装备制造及能源服务领域的综合能力,成为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的重要力量。

今年4月,中集集团H股股价一度跌至A股的5折,登上A/H股折价榜,但也成为难得的买入点。伴随着港股市场情绪回暖,公司股价一路走强,累计涨幅接近翻倍。7月下旬,国际评级机构晨星(Morningstar)将其公允价值评估上调至10港元,市场预期进一步强化。

董事会秘书吴三强在业绩展望时表示,2025年全球贸易量稳步增长,集装箱贸易量预计增长2.6%。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式、“OPEC+”增产、新能源发展等多重影响下,全球石油市场持续调整、油气投资陆续复苏、油气行业重塑与能源转型步伐正在加快,集团海工业务有望进入业绩上升阶段。

公司半年报发布后,多家券商也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国金证券研报称,国内集装箱需求持续增长,看好公司集装箱业务收入长期提升。全球海工景气度持续上行,看好公司海工业绩持续改善。

责任编辑: 康殷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