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工智能+”,在全球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8 10:16
(原标题:21社论丨推进“人工智能+”,在全球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将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作为人工智能普及应用的六大领域,提出三阶段目标,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关乎未来的竞争焦点,我国积极参与其中。美国在芯片算力、基础模型、底层架构、生态构建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中国则拥有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越的发展条件。鉴于目前我国在芯片、算力、模型等产业基础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正快速涌现,通过“人工智能+”行动全面强化落地,能够在发展中进一步强化我国的应用场景优势。

《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我国正在开启人工智能大规模创新应用的新阶段。《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同时,还提出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力发展智能原生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催生智能原生新业态。

中美AI发展依据各自优势呈现不同的路径。美国AI应用市场具有明显的工具导向特征,AI应用主要场景是会议总结、图像编辑、PDF处理等作为个人或企业提高效率的工具。但是,这种工具应用属性与AI巨大的大模型训练成本形成一定冲突,因为大多数个人消费者通常无法支付更贵的费用,而许多企业也还未找到更具价值的应用。

中国专注于AI产业化发展、市场规模化应用及技术自主可控。中国拥有由超过11亿的网民以及社会消费高度数字化形成的数据优势,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也给中国AI创造了条件,从商业到制造,从矿场到医疗等等。这些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应用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并释放出更高的效率。与硅谷多数AI企业的路径不同,中国相关企业的算力成本更低,并坚持开源模型,让各行各业都能够以较低成本加入AI赋能的行列。

中国已经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产业升级之路,即发挥中国人才的工程能力,在创新领域不断探索、试错并保持高频的技术迭代,从而将应用快速地进行商业化与技术进化,最终形成技术优势。过去几年,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体现了这种能力和经验。中国在AI领域复制这种发展路径,能够快速实现成熟应用与商业化,而美国的相关企业更侧重于大模型的创新与巨大的算力投资,相对缺乏这种落地能力。目前,我国AI领域的企业、就业人员以及专业人才仍然较少,“人工智能+”行动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场景并吸收、培育更多AI人才,形成创新、应用与人才的正循环。

近日,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表示,美国可能低估了中国在AI方面取得进展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比如中国或许能更快搭建起推理算力。中国将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弥补短板,通过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创新业态以及优化经济结构,在全球未来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