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比十年前翻了一番,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的用电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7月当月,多轮高温过程拉动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快速增长,达1.02万亿千瓦时,月度全社会用电量规模历史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记者梳理数据发现,这在全球也属首次!此外,7月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用电量均创自2008年以来新高。
1~7月电力消费呈现哪些特点?各行业用电量增长情况,折射出经济运行的哪些新动能、新趋势?
新能源车制造用电大增
从分产业用电看,7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陈亚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在国家“两重”“两新”等政策加力扩围下,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内需表现较为稳定,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工业生产、出口超预期回升。
蒋德斌进一步向记者表示:“1~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4.6%,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2.3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9.7%)、通用设备制造业(7.3%)、专用设备制造业(6.2%)、仪器仪表制造业(5.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0%)用电量相对领先;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用电量同比增长25.7%。”
反观四大高载能行业,蒋德斌表示,1~7月,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0.9%。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9%、1.8%和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4.6%。
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
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尤其今年夏季全国多地出现多轮高温,电网负荷持续走高。
蒋德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7月全国多地出现多轮高温,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
“在持续高温高湿天气拉动下,全国多地负荷创新高,7月,河南、陕西、山东、四川、安徽、湖北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30%。”蒋德斌说。
为应对今年负荷尖峰时刻,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也成为电网迎峰度夏期间的重点工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南方电网获悉,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支持当地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
针对今年夏季保供措施,南方总调方式处主管张蔷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进一步表示,一是保障一次能源供应。二是推动机组投产。上半年实际并网投产机组6266万千瓦(常规机组1011万千瓦,新能源机组5255万千瓦),超计划1795万千瓦,有效提升了度夏电力供应能力。三是西电东送余缺互济。上半年西电东送完成电量1024亿千瓦时,较年计划增送169亿千瓦时;完成直流大负荷试验,为度夏各大直流长时间满负荷运行做好准备。四是按期推进全网重点工程,顺利完成海南联网工程R5海缆修复、广东2518新增煤电送出系统、广东阳江鹅凰开关站扩建系列工程、贵州黔东电厂和二郎电厂灵活转网工程等重点工程,为度夏保供做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