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借“基”加速进场 两天内近六成股票ETF规模增加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8-21 A006版作者:余世鹏2025-08-21 06:53

证券时报记者 余世鹏

自8月18日上证指数一举站上3700点之后,资金借道ETF进场更为明显。

最新数据显示,8月18日—19日两天时间,在约1100只股票ETF中有644只实现了规模提升,占比接近60%,这644只股票ETF的规模合计增加了近336亿元,不仅有沪深300ETF等宽基产品,还有互联网、创新药、人工智能等热门主题ETF。

公募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ETF规模增长的数量占比来看,市场持续上涨的确激发了买入热情。从过往一段时间看,股票ETF日均成交额等指标在持续改善,A股本轮上涨行情仍值得期待。

9只ETF规模

增长超10亿元

Wind统计数据显示,8月18日到8月19日,一共有644只股票ETF实现规模上涨,其中,有9只ETF规模增长超过10亿元。

规模增幅明显的首先是宽基ETF。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增长28.85亿元,整体规模接近940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等宽基ETF,规模增长均超过10亿元。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南方中证A500ETF、华夏沪深300ETF等规模增长均在6亿元以上。

其次是互联网、创新药、证券等热门主题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增长了18.49亿元,总规模突破700亿元,达到了709.57亿元。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两只产品的规模均增长逾13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ETF和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规模增长也均在10亿元以上。

ETF成交明显放大

作为工具型投资品种,具有场内交易属性的ETF一直有着市场风向标之称。从过往一段时间看,股票型ETF释放的信号不仅在于两天内的资金流入和规模增长,更在于其释放的趋势信号。

根据iFinD数据统计,6月以来至8月18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股票型ETF的11个完整周数据中,除了7月13日当周(7月7日—7月13日)有4.40亿元的微幅净流入,其余10周均为资金净流出。其中,8月3日对应的周净流出达到381.97亿元,7月6日、8月17日当周,股票ETF净流出均超过200亿元。8月18日以来,股票ETF净流出状态得以扭转,实现了净流入,截至8月19日,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内净流入为18.31亿元。

北方一位公募投研分析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市场行情好转需要投资者预期转变,这是需要时间的。从过往情况来看,股票ETF资金流动情况具备一定参考意义。从规模增长的数量占比来看,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的确激发了市场热情。但也要看到,投资者预期转变是需要时间的。过往一段时间里,股票ETF的日均成交额等指标已在持续改善。

iFinD数据以周维度统计的成交数据显示,上周股票ETF日均成交额为1107.76亿元。而在此之前的四周,股票ETF的日均成交额在803亿—1038亿元之间。但到了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票ETF的日均成交额突破1300亿元,达到了1322.26亿元。

逐步走向慢牛格局

深圳一家公募表示,实际上A股在8月18日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就表现出了逐步增强的势能,经历连续上涨后投资者需要关注资金获利了结的波动。该公募认为,从中期维度看,要重视A股市场资金面变化,如果市场赚钱效应持续回升,资金面的影响可能会阶段性超过基本面。

华宝基金认为,8月A股的上涨和6月底到7月不同,在突破关键点位后,机构、保险、外资等资金加速入市。就风险来看,短期A股成交金额在2万亿—3万亿元之间,仍处于合理水平,不同于2024年10月散户跑步入场。去年10月8日,A股成交金额达到3.5万亿元,此后便见顶回落。当前,市场量能和指数的上涨速率不快,向下风险相对可控。

“伴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温和修复,市场或将逐步走向‘慢牛’格局,中国资产价值在国际上将得到重估。”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15年的牛市是纯粹流动性驱动的市场,上行较快但是根基不稳。当前A股市场可视为“慢牛”格局,‌其核心逻辑是政策“组合拳”驱动资金流入与企业盈利改善的正向循环。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