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这一业务将被禁!波及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影响几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刘敬元2025-08-20 15:41

近期,关于资产管理信托的组合投资要求,广受业内关注。这将对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产生多大影响?

据信托百佬汇记者采访了解,信托公司此前已明确非标信托组合投资的导向,因而自主发行的产品已逐步转向非标组合投资或“非标+标”组合模式,因此要做的是继续探索。潜在的不确定性影响在于信托公司与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的合作业务。与此同时,业内对组合投资仍有一定迷茫,期待监管制度早日明确具体要求。

期待明确组合投资具体要求

中国信登日前发布系统公告,将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的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其中要求,对于资产管理信托,信托公司应当落实组合投资要求,不得开展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信托业务。

这主要影响的是非标信托。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此前对记者表示,非标信托组合投资有多重积极意义,可以实现风险分散化,同时促进信托公司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并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过,也要求信托公司进一步提升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能力。

对于非标信托的组合投资要求,信托公司已有预期,但对上述新规仍有意外。“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突然,一般都会给个过渡期。”一位信托公司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士称。

“资产管理信托新规还没出,还不明确组合投资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没想到登记将先行一步,不让(非组合投资的)登记了。”另有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监管部门曾表示,资产管理信托原则上应当以组合投资方式分散风险,监管部门将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明确组合投资相关要求。根据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今年将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并制定《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信托业密切关注相关制度发布,并期待新规早日出台,以便行业对齐标准来落地执行。

从目前看,信托公司对非标信托的组合投资探索不一,“非标+标”模式的比例也有不同,据信托百佬汇记者此前了解,50%+50%、80%+20%、90%+10%的组合比例较为常见。

“自主发行的产品早就组合投资了”

目前,多家信托公司表示,对于组合投资的要求还在观望,从影响看,业内预期,对主动管理的信托业务影响程度可控。

业内人士介绍,多年来信托公司做的业务中以融资类业务为主,近年在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的三分类业务新规引导下,信托公司也在积极向服务类、投资资管类信托转向。

一位信托公司业务人士表示,目前自主发行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早已进行组合投资。

据介绍,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信托分为标品信托、非标信托,其中,标品信托进行组合投资是自然而然的,非标信托的组合投资也已有不同尝试——既有投向不同非标实体项目的组合,也有非标融资项目+标品投资资产的组合。

在业界看来,不同融资项目的组合投资,对于信托公司的管理要求更高。“以前是单一融资项目对应一个信托计划,现在要组合好几个项目做一个信托产品,难以找到起始和终止时间完全一致、信评一致的项目,要有一个所谓的建仓期,还要逐步管理。”

相较之下,在一位信托资深人士看来,对于信托公司融资业务转型而言,“非标+标”组合投资模式是当前一个较好的思路。这既可以继续发挥信托公司长期积累的投行优势,包括项目挖掘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同时也有助于信托公司业务平稳转向,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积累标准类业务能力,扩大标准类的信托资产规模。

用益信托信息显示,2024年下半年,“非标+标”的组合投资模式兴起。在2024年10月份,基础产业类信托中,共有129款组合投资类模式的产品成立,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一。

对理财和保险资管也有影响

非标信托的组合投资要求,影响不止于信托公司。业内人士还提到,这还将影响与信托公司有相关合作需求的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多位保险资管人士也关注到了非标信托的组合投资要求。

“面向机构投资者的信托产品如果实施了(组合投资),合作难度将陡增。”一位保险资管人士称,目前保险资金投资的非标信托计划一般都是底层资产为单一资产的产品。

根据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要求,对于基础资产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集合资金信托,应进行外部信用评级,且信用等级不得低于符合条件的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AA级或者相当于AA级的信用级别。

另外,信托“通道类”业务将受到直接影响。尽管通道类业务被监管部门严令禁止,但在实务中仍有些许存在。例如,一些银行理财或保险资管看好的融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会通过信托计划的方式投资,当然对应的信托计划要达到可投门槛。不过,也有保险资管人士表示,实际上这类业务并不是主流业务,保险资管拿信托计划当通道的并不多,因此影响面也不大。

此外,资管人士还关注资产管理信托未来会否对投资者数量作出要求。

校对:杨舒欣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