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松原安全(300893.SZ)披露2025年半年报,核心业绩指标均实现高速增长:上半年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幅达42.87%;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0.85%;扣非后净利润1.50亿元,同比提升26.63%。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依托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业务扩张、全产业链布局深化及全球化战略推进三大引擎。
作为国内被动安全系统龙头企业,松原安全已构建起“安全带总成+安全气囊+方向盘+汽车电子”的完整产品矩阵。报告期内,公司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新获奇瑞、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理想、小鹏等核心客户的90个研发项目,其中安全带总成42个、安全气囊30个、方向盘18个,为后续业绩增长储备了充足订单。
在竞争壁垒构建上,公司持续深化全产业链自制能力。关键零部件量产与自制进展明确:气囊布已实现量产,OPW预计2025年三季度量产,同时推进气体发生器自制以提升安全气囊产品竞争力。降本增效方面,通过优化PLP产线工序、实现气囊缝纫自制、推进包装辅材本地化采购等措施,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研发端聚焦技术创新,攻坚前沿领域。公司开发出市场最小尺寸的遮阳板气囊,预计2025年底完成预研、2026年搭载车型量产;推出单腔与双腔远端气囊平台化设计,可灵活应对不同车型和客户的系统开发需求;其研发的远端热固定技术已获专利授权,有效解决座椅空间布置难题,首款远端气囊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2026年将有多个相关项目交付。
产能布局方面,公司持续加码投入以构建规模优势。作为面向大规模市场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汽车被动安全系统需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在产业链中掌握话语权。报告期内,松原(安徽)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巢湖一期基地)各产线逐步投产;浙江星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临山基地,安全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完成智能化工厂整体规划,进入基建阶段。海外布局方面,马来西亚基地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首期引入7条智能装配产线,覆盖安全带、锁扣、气囊及方向盘总成,采用全流程追溯管理,后续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引入上游零部件产线。
公司强调,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是其底层发展逻辑。依托二十余年布局积累,公司已形成精密件、冲压、压铸、注塑、模具、纺织、电子、气体发生器等零部件事业部,逐步推进关键、核心及高成本占比零部件的自制。“对于被动安全系统企业而言,若仅能从事组装环节,难以在市场长期立足。”全产业链模式为公司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壁垒,形成全球汽车安全系统行业独特的“松原模式”。公司认为: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保障供应链安全,还通过持续降本增效、加快产业链响应速度、提升协同效率及优化产品质量,筑牢了企业护城河。(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