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反内卷”行动已向区域和行业纵深铺开。
在7月广东打响银行保险业全面“反内卷第一枪”之后,近日,上海、广东、浙江、安徽等多地银行业协会接连跟进,剑指高息揽储、房贷返点、车贷返佣、变相贴息等问题,呼吁辖内银行机构跳出低水平价格战。从机构来看,工商银行在年中工作会上明确要求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首家将“反内卷”列入下半年工作重点的国有大行,这也标志着银行业规范竞争秩序的行动进入新阶段。
某华北地区股份行个贷经理对记者表示,该行内部已经在传达“反内卷”通知,“之前消费贷‘卷’得很厉害,恨不得利率都得在‘2’开头,大概两三个月前,根据相关要求,消费贷年利率不得低于3%。”作为零售条线工作人员,消费贷业务是他的主要考核任务。他表示,在此次“反内卷”工作中,该行重点强调,不得通过营销活动和各种补贴进一步降低消费贷年利率。
这并非个例。一系列措施表明,银行业正在从存贷两端同步推进规范化经营,遏制不正当竞争。多位不同银行不同业务条线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其所在的银行从总行、分行到各支行营业网点,均在推进“反内卷”工作。除了对贷款端有要求外,在存款方面也要求对客户的定价不能借助营销活动、补贴等形式变相提高,产品年化利率不能超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的上限。此外,零售贷款方面的营销激励政策基本已取消,住房贷款业务也叫停了任何形式的“返点”行为。
近期,多地行业协会和多家银行均已表态要“反内卷”。广东银行同业公会7月份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工作;浙江省银行业协会近日发文,直指当前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中存在的“返佣抢单”“暗箱操作”等无序“内卷”现象。机构层面,工商银行率先要求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坚持产品客户对位,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稳固经营基本盘;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也均在年中工作会上强调抵制“内卷式”竞争。
记者注意到,银行业的“内卷式”竞争问题,早在去年11月就曾被金融管理部门“点名”。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内卷”严重,出现了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的现象,导致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记者,银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形成有着多重复杂原因:优质客户、资产越来越少;多数银行的绩效考核目标偏重短期;部分金融机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足,导致金融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考核机制偏重规模增长,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放贷任务等,往往会选择降价冲量的方式。而且,现在大型企业的贷款议价能力不断增强,也导致银行竞相压低贷款利率。
“内卷”给银行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盈利空间的进一步收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43%,较去年四季度末下降了9个基点。其中,大型银行净息差为1.33%,在各类银行中排在最末位。
不过,多位一线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当前的银行业“反内卷”主要针对银行产品的价格和利率,核心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而不涉及员工层面,员工的工作量和绩效考核并没有太多变化。(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