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恩捷股份(002812)技术创新论坛上,公司正式发布了其5μm超薄锂电池隔膜产品。这是公司目前量产的“最薄”动力电池隔膜。
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探访恩捷股份玉溪基地,实地观摩了其5μm产品的生产流程,并就动力电池隔膜行业发展趋势,固态电池材料研发进程等,与公司相关技术负责人进行了直接对话。
记者在现场看到,产线处于全封闭生产状态,仅有少量技术人员。
玉溪基地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基地系恩捷股份5μm产品专属产线集群,按“灯塔工厂”标准设计施工,实现了产线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模块化,通过部署数字化系统以及AI算法,实现数据实时监控与优化。基地合计规划16条产线,占地面积超过480亩,目前的月产能为1900万平方米。
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正负极之间的一层薄膜,其厚度仅为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在锂电池进行电解反应时,隔膜能够分隔正负极,防止短路现象的发生,同时允许电解质离子自由通过。作为锂电池四大材料之一,隔膜的成本约占锂电池成本的10%,是研发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深、附加值最高、投资强度最大的锂电池材料。
当前,干法单拉隔膜常用厚度12~25µm;湿法隔膜(基膜)常用厚度7~9µm。隔膜产品的厚度以及涂覆等主要根据客户的要求确定。
“动力锂电池主要有三个发展趋势和需求,一是能量密度提升,二是安全标准升级,三是快充需求的增长。”恩捷股份全球产品发展中心落地部部长程旭表示,具体到隔膜产业,就是要求(隔膜)“薄强快”。
他指出,薄是指厚度更纤薄,强是指抗穿刺性能更好,快是指离子迁移速度更快。其中,隔膜减薄可以减轻电池重量,或是增加电池的空间利用,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其他材料的容量,“不要小瞧隔膜厚度的减少,就算是一点点的减薄,也是技术的极大突破,也有助于提升电池的极致性能”。
据称,恩捷股份5μm产品针刺强度达550gf,相较7µm隔膜,针刺强度提升逾16%,厚度减少28.5%(在针刺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同时隔膜内阻下降20.9%。
通常情况下,隔膜厚度的减少和强度提升是相悖的。程旭表示,公司此番通过结构调控、多机链协同等技术,实现了对高分子凝聚态的精准调控,突破了“薄即脆弱”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厚度、强度与离子通透性间的完美平衡。
前些年,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对锂电池需求的井喷式增长,使得锂电隔膜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一方面,行业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产能也快速加码。供给的集中释放下,行业竞争激烈,叠加下游锂电池企业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导致隔膜产品价格下行。
在行业“内卷”叠加景气度波动的背景下,恩捷股份重金投资“新品”,是基于何种判断?
恩捷股份相关负责人庞启智表示,公司始终是一家新材料企业,一直在材料领域做一些前沿性的一些尝试,公司努力的想做一个技术、产品的突破者。另外,5μm产品可以让车装同样多的电池,却能带更多的电,实现更长的续航,必然是动力电池的应用趋势。
“目前行业正处于加速洗牌和冗余产能出清的进程中,未来行业竞争格局会向头部更集中,作为隔膜全球龙头,公司希望通过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保持领先地位。”庞启智称。
在8月18日晚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中,恩捷股份称,虽然新兴电池如全固态电池等技术尚不成熟,距离商业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如果新兴电池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量产并完成商业化进程,则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将受到影响,锂电池隔膜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同时表示,其具有强大的新产品和前瞻性技术储备研究能力,研发部门持续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关注,并就隔膜技术发展组织课题讨论组,制定项目开发计划进行研发,积极研发其他功能膜新产品和新技术。公司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锂电池厂商的战略合作,与客户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及时把握技术发展动向并顺应市场需求。
此次交流,恩捷股份全球研究院固态研发部部长刘洋介绍了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和规划。
刘洋指出,在固态电池三大主流技术路线中,硫化物路线得到了很多头部大厂的重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系产业的核心环节,占固态电池总成本的36%。在全固态领域,恩捷股份已涉足硫化锂、硫(卤)化物电解质材料,固态电解质膜的研发及生产,整体实现了从量产工艺到前沿技术的横向布局。
记者在恩捷股份下属子公司湖南恩捷位于玉溪的前沿材料科技公司看到,其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小容量)固态电池均已有实物。
另据恩捷股份8月中旬在互动平台上所称,湖南恩捷高纯硫化锂产品的百吨级硫化锂中试线已经搭建完成,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已经建成,具备供货能力,尚未能产生规模化的收入。
刘洋判断,虽然固态电池技术在持续进步,但预计在2030年前后,液态电池的市场份额依然会在90%以上,“在液态电池领域,公司仍需要发展和进步,去满足新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