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12日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上调了对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同时维持2025年预测不变。
报告说,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比2025年增加约138万桶,达1.065亿桶;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比去年增加129万桶,达1.051亿桶。
欧佩克7月曾预测,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比2025年增加128万桶。报告解释说,本次预期上调主要是因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部分地区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期改善。
虽然未来存在需求增加的预期,但难阻油价下跌的步伐。截至12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79美分,收于63.17美元/桶,跌幅为1.24%;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51美分,收于66.12美元/桶,跌幅为0.77%。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市场对欧佩克的乐观预测持谨慎态度。去年,该组织被迫通过六次月度下调,最终削减了32%的需求预测。目前,油价在供应增加和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双重压力下,已较年初下跌11%。
菜粕期货近、远月合约走势分化
昨日,国内菜粕期货不同合约的走势出现分化——近月合约大跌,远月合约上涨。
谈及菜粕期货近、远月合约走势分化,银河期货粕类研究员陈界正表示,菜粕期货近月合约前期涨势较强,对利多因素体现得比较充分。在前期中加贸易摩擦影响下,中国进口加拿大菜籽、菜粕数量明显减少,使菜粕供应偏紧。因此,前期菜粕近月合约明显上涨。不过,当前豆粕市场供需宽松,且后续大豆到港量有望持续维持高位,供需宽松的情况将延续。这对菜粕具有明显的压力,按照当前豆粕与菜粕的价差看,虽然菜粕后续供应偏紧张,但需求一般,近月合约回落的压力明显。
中辉期货农产品板块负责人贾晖表示,从去年中国发起对加拿大菜籽反倾销调查开始,国内进口颗粒菜粕库存持续增加,并在今年2月达到峰值。虽然3月以来整体呈现去库状态,但库存绝对值仍处于历史高位。截至8月1日,港口菜粕库存量达61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9.13万吨。虽然中国对加拿大菜粕仍维持100%关税,但考虑到菜粕存储周期短,较高的港口库存存在去化要求。截至8月11日,菜粕注册仓单量处于十年来同期最高水平。仓单压力直接导致菜粕近月合约价格下跌。
“菜粕远月合约走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存在菜籽的低进口预期;二是中国对加拿大菜粕征收100%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支撑;三是2025/2026年度加拿大菜籽减产预期,USDA8月报告存在调减加拿大菜籽产量的利多预期。”贾晖称。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8月12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公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自2025年8月14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被调查产品时,应依据本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保证金比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对所有加拿大公司征收的保证金比率为75.8%。
对此,平安期货农产品首席研究员麦家亮表示,此次裁定是2024年9月反倾销立案的后续,叠加2025年3月我国对加拿大菜籽油、油渣饼等已加征的100%关税,对加拿大油菜籽全链贸易形成限制。这将导致供应缺口扩大,菜籽原料短缺将传导至下游菜油、菜粕的供应,从而推动其价格上涨。
展望后市,麦家亮表示,当前菜粕市场处于“高库存、弱现实”与“减产强预期”的博弈节点。短期交易需紧盯USDA报告对美豆的定调;中期需关注四季度缺口预期能否兑现,建议采取“近月反套、远月逢低多配”的组合策略。
贾晖认为,随着新季菜籽上市供应,以及我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贸易关系存在改善的可能,菜粕价格有走弱的可能。虽然当前菜籽8—10月进口展望同比大幅偏低,且中国对加拿大菜籽进口征收100%的关税对菜粕价格构成支撑,但较高的港口库存,以及持续改善的加拿大菜籽进口利润限制了菜粕价格的上行空间。此外,我国与加拿大关系是否改善,以及我国对澳大利亚菜籽进口是否彻底放开,都将对菜粕价格带来影响。
“本月,由于加拿大菜籽进入单产和产量评估阶段,且存在减产利多支撑,因此菜粕远月合约将维持偏强震荡。后市,需关注加拿大统计局、USDA8月供需报告对菜籽单产和产量的预估情况。”贾晖补充说。
陈界正表示,随着后续水产养殖需求减少,菜粕需求可能存在进一步下降的态势。不过,由于后续菜籽及菜粕供应均呈下降态势,预计菜粕市场供需关系整体变化不大,后续以跟随豆粕走势为主。此外,需关注菜粕供应偏紧对豆粕与菜粕价差的影响。在供应偏紧的情况下,预计豆粕与菜粕价差仍将低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