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新方向”:亚马逊、Temu押注了供应链
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作者:雷若馨2025-08-08 15:45

跨境电商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供应链+技术”的综合实力竞争。

8月6日,亚马逊在深圳举办的“2025亚马逊全球开店盈领增长论坛”上宣布,对其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选品工具及品牌服务进行多项升级,涵盖物流网络拓展、AI技术应用及全链路运营支持,旨在提升跨境电商卖家的供应链效率与全球市场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供应链即服务(SCaaS)”模式正逐步普及,跨境电商供应链正从传统“成本中心”转向驱动业务增长的“底层动力”。

众多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加大在供应链领域的布局力度,力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抢占先机。

供应链、AI应用双线升级

8月6日,亚马逊全球物流(AGL)正式推出中日跨境海运服务,覆盖上海、宁波等港口的整箱(FCL)及拼箱(LCL)运输,直送亚马逊日本运营中心。同时,亚马逊入仓分销网络(AWD)计划近期在美西新增两个仓库,以扩大库容、优化库存布局,帮助卖家提前备战下半年旺季备货。

据亚马逊方面介绍,其供应链智能托管服务(AMS)已实现端到端跨境供应链管理覆盖,卖家可灵活选择AGL、Amazon SEND、AWD等单项或组合服务。推出AGL分仓优选(SMP)覆盖全美五大区域,并新增温州、福州等四城市的包提货服务,服务网络已延伸至全国200多个城市及区域。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业务负责人张慧表示,在现有海运快船、普船服务基础上,将持续探索更多元化的运输方案,并计划拓展更多东南亚启运地的航运服务。

在供应链升级之外,亚马逊同步加码了生成式AI在选品环节的应用。据介绍,其商机探测器新增测试功能,可自动生成市场分析报告,涵盖趋势、产品特征、客户评价、价格洞察等维度,大幅缩短选品数据分析时间。

记者了解到,亚马逊的选品指南针与商机探测器已覆盖美国、欧洲、日本、中东等主要市场。此外,品牌旗舰店全球速拓工具可自动将品牌内容翻译为目标市场语言,降低全球化运营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AI+供应链”的生态闭环,可能显著提升卖家粘性。对于中小卖家而言,自建物流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门槛极高,亚马逊的一体化服务相当于提供“基础设施外包”,使其可专注于产品本身。

这或将进一步巩固亚马逊的平台生态优势,与独立站、垂直类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后者若无法在供应链效率或技术工具上匹配,可能面临卖家流失压力。

亚马逊全球开店数据显示,目前其已向中国卖家开放20大海外站点,覆盖数亿活跃用户及超600万企业与机构买家。亚马逊方面表示,此次供应链与选品工具的升级,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卖家的全球市场拓展效率。

跨境电商加码供应链

国际贸易环境波动之下,构建韧性供应链的重要性凸显。

《2025全球跨境电商供应链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跨境物流供应链已从单一运输服务向仓、配、链网协同的综合服务演进。数据显示,物流仓储成本占跨境电商整体经营成本的15%—20%,仅次于产品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

消费端数据亦凸显供应链效率的重要性:超50%的全球消费者将“免费配送”列为购买决策重要因素,30%以上消费者重视“退换货政策”和“次日达”服务,供应链效率直接影响销售转化。这意味着,供应链效率已从“成本项”转为“增长项”,成为平台竞争的核心壁垒。

业内认为,“供应链即服务(SCaaS)”模式正逐步普及,跨境电商供应链正从传统“成本中心”转向驱动业务增长的“底层动力”。

众多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加大在供应链领域的布局力度,力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抢占先机。

如Temu联合DHL等企业,采用“本地对本地”商业模式,以提升物流效率。今年,Temu在南非设立本地仓库。据介绍,新仓库将显著缩短配送时间,本地商品可实现次日达或两天内送达。此外,其计划2026年前在埃及、南非建立区域配送中心,进一步完善其在非洲的物流网络。

SHEIN则通过超百亿元的投资加码国内供应链,加速布局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江门等大湾区城市的智慧供应链矩阵。并计划在未来10年内,通过代运营、联营和自建等方式,在全球运营和管理1000家亿级服装柔性智能工厂和先进染印工厂。

Shopee也将本地化履约作为今年的重要战略方向。据悉,目前Shopee官方仓已覆盖泰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全境,并进一步构建了“主仓+卫星仓”的协同调拨体系,尾程物流在东南亚的覆盖地域今年年底将提升至99%。

业内人士表示,平台加码供应链主要出于成本控制、需求预测、用户体验提升等考量,尤其在全托管模式下,供应链稳定性成为竞争关键。行业正进入供应链比拼阶段,供应链能力将决定平台市场地位。

而此次亚马逊的战略升级,也进一步印证了跨境电商行业已从“流量竞争”转向“供应链+技术”的综合实力竞争。对于头部平台而言,供应链能力将成为拉开差距的关键;对于卖家,选择具备强供应链支持的平台将成为降本增效的核心策略;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需向“专业化、细分场景”转型(如深耕特定区域或垂直品类),以避开与平台自建物流的直接竞争。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