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站上3600点 高股息策略再审视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吴玉华 马爽2025-08-08 07:36

随着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是大胆进攻还是稳健防守,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高股息策略常被视为稳健防守的路径,在当下,高股息资产和高股息策略应该如何来看?

机构人士表示,近期万得全A指数近12个月最新股息率有所下降,主要系股价上行、估值抬升使得分母端相对扩大而稀释股息率。在高股息资产显著分化背景下,高股息策略重心需强调盈利质量与分红可持续性。当前部分稳健及潜力高股息品种已跌出股息率性价比,配置价值或逐步显现。

高股息资产表现分化

回顾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走势,可谓是“一波三折”。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年初至3月18日的震荡上涨阶段,在积极财政政策预期、经济基本面修复向好态势等因素影响下,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三大指数均有一定上涨,上证指数最高报3437.07点。第二个阶段为3月19日-4月7日,在海外不确定性的影响下,A股市场出现回调,上证指数最低报3040.69点。第三个阶段为4月8日以来的震荡上涨阶段,市场情绪持续回暖,三大指数均出现反弹,上证指数最高报3645.12点。

从行业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今年以来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有25个行业上涨,有色金属、国防军工、通信行业领涨,分别累计上涨30.62%、22.25%、21.63%,机械设备、医药生物、传媒行业累计涨逾20%;在下跌的6个行业中,煤炭、食品饮料、石油石化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6.92%、6.06%、1.72%。此外,银行板块累计上涨14.08%。

高股息资产较为集中的银行板块和煤炭板块今年以来走势分化。从高股息资产集中的中证红利指数来看,今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累计上涨0.17%,走势落后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中,个股走势分化,华菱钢铁今年以来累计涨逾40%,浦发银行、农业银行今年以来累计涨逾30%,兴业银行、江苏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四川路桥等多只股票今年以来累计涨逾20%,深高速、恒源煤电等今年以来累计跌逾20%,兰花科创、中国石化、平煤股份等多只股票今年以来累计跌逾10%。

资金层面上,高股息资产同样遭遇资金分化对待。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中,浦发银行今年以来获融资净买入超9亿元,格力电器获融资净买入超7亿元,民生银行获融资净买入超5亿元;而中国平安获融资净卖出超12亿元,兴业银行获融资净卖出超8亿元,中国建筑获融资净卖出超6亿元。

对于高股息资产的分化,华创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姚佩表示,年初以来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导致红利策略整体表现落后,且内部出现分化:银行板块屡创新高,而煤炭等周期板块则明显调整,反映市场对高股息资产的要求已从防御属性升级为盈利支撑背后的分红可持续性,即高股息策略的关键在于聚焦前端盈利的稳定性。

而截至8月6日,今年以来,险资密集举牌高股息股票,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等十余家机构出手,在A股和港股市场中举牌了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电投产融、大唐新能源、中国神华、中国水务等股票,标的涵盖银行、能源、公共事业等领域。

“险资举牌高股息资产的核心逻辑在于匹配其负债端成本压力与资产端收益需求,高股息能有效覆盖资金成本。”明泽投资基金经理胡墨晗表示,在利率下行趋势下,未来险资对高股息资产的配置比例仍有提升空间。

高分红推升股息支付率

通过拆解股息率的公式,可以发现股息率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公司的分红,二是公司的股价。分红是影响股息率的一个重要因子。

近两年,与分红相关的政策频出。例如,2024年4月印发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同时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董事会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情况,制定并披露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分红热情持续提升。Wind数据显示,2017年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2年度突破2万亿元,2024年度(已宣告)超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已经连续20多年增长,股息支付率连续3个年度超43%,2024年度股息支付率创近20年新高。

在现金分红总额持续创出新高和A股市场持续上行的背景下,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万得全A指数近12个月最新股息率达到1.96%,处于近5年中等分位。主要指数中,上证指数近12个月最新股息率为2.38%,深证成指近12个月最新股息率为1.77%,沪深300指数近12个月最新股息率为2.79%,上证50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最新达3.41%,均处于近5年中等分位附近。

随着股息支付率的增长,A股高股息率上市公司仍有很多。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近12个月最新股息率超过3%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486多家。荣安地产、美盈森、好想你、广日股份、冀中能源、东方雨虹、广汇能源近12个月最新股息率超10%。

姚佩表示,新“国九条”明确要求强化现金分红监管,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这为提升股东回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驱动力。然而,仅依靠政策约束本身并不能独立支撑企业长期、持续的高分红水平,企业的内生现金流创造能力是高分红可持续性的基础。近期万得全A指数近12个月最新股息率有所下降,主要系股价上行、估值抬升使得分母端相对扩大而稀释股息率。

北京九圜青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陈嘉禾认为,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派息率已攀升至多年新高。然而,若从多数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派息率其实并未达到“过高”的境地。

辩证看待高股息资产

随着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A股总市值近期也连创历史新高。机构人士认为,对于高股息资产和高股息策略应辩证来看。

从高股息资产受捧逻辑来看,胡墨晗表示,高股息资产受追捧的宏观逻辑源于无风险利率(存款及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及险资等机构的配置需求;微观逻辑在于其低资本开支、稳定现金流的特点。从支撑因素来看,低利率环境料难逆转,但需警惕部分公司分红持续性变化及股价上涨稀释股息率的风险。

从高股息资产持续性上来看,“政策推进将为高股息资产提供基本面支撑,且在长线价值投资视角之下,当下部分红利资产因短期业绩依然承压使得估值处于低位,反而提供了比较好的筹码收集期。”姚佩表示,企业经营模式已完成转变,存量发展阶段下定价逻辑从关注前端规模扩张,转向重视企业在审慎经营管理下通过高效运营积累稳定现金流的能力,由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带来的现金流累积是保障企业持续分红的基础。

在高股息资产分化的背景下,对于高股息策略,胡墨晗认为,部分高股息资产的分红不可持续,凸显策略必须转向“质量筛选”。辨别关键点在于:分红来源是否为主营业务创造的持续和稳定现金流,并严格评估其盈利模式可持续性及财务健康度(如杠杆、营运效率),警惕财务粉饰。随着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关口,如需平衡股息收益与波动风险,建议采用均衡持仓策略:部分配置高股息资产提供稳定收益和防御性,部分配置成长性板块以捕捉市场弹性机会。

“在风险偏好抬升的背景下,高股息策略应对上要关注通胀回归下的红利扩容和红利资产的内部动态平衡。”姚佩表示。

“购买高股息股票时,投资者看重的不仅仅是股息本身,高股息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参考指标。”陈嘉禾表示,高股息策略所带来的收益,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股息回报,这是最直接的收益来源;二是因股票估值处于低位而产生的修复需求,当估值回归合理水平时,能为投资者带来额外收益;三是当股票价格上涨使得股息率降低后,投资者可以进行“高卖低买”的轮动操作,从而赚取差价;四是能够持续分红的公司,大概率质地优良,具备赚取真金白银的能力,并且愿意回馈股东,这类公司往往能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对于波动风险,无需过度考量——毕竟投资的目标是在长周期内实现盈利,而非追求账户市值的时刻稳定。只要不使用杠杆进行投资,那么市场的波动就可任其发展,无需过分在意。

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何康表示,8月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的趋势仍将延续,高股息板块或仍缺乏相对收益,但部分稳健及潜力高股息品种当前已跌出股息率性价比,配置价值或逐步显现。

对于高股息策略关注重点,姚佩认为,在高股息资产显著分化的背景下,策略重心需强调盈利质量与分红可持续性。重点关注具备持续赚钱能力、现金流充沛的公司及盈利预期改善或政策受益板块中可能出现的估值修复与分红提升机会。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